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会忘记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计算机二所在内部还有一个名字叫156计算机,毫无疑问这个名字身上有浓重的政府色彩。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65年成立以来,这二十年来它为华夏的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航天事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计算机二所下辖七个研究办公室。
    它是由钟科院计算所、电子所、物理所等合并而成,内部的研究员不是国内顶尖的专家,就来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
    而在计算机所下面还有很多很多的研究小组,其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就是在84年末新开展的项目。
    众所周知一些特殊领域的半导体精度并需要那么高,可靠性才是第一要素。
    但是计算机所的这些大佬们深知,大规模集成电路是未来,也是国际上正在攻坚的核心技术。
    此时的华夏用不到,不代表以后的华夏用不到。
    当初科技处的主任找到负责芯片开发的黄玲依问道:计算所要不要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
    听闻后的黄玲依大吃一惊,随后立即斩钉截铁的回答。
    “计算所若不进行芯片研究,今后做计算机设计的人只知道用芯片。
    里面是什么都不知道了,怎么能设计一台好的计算机呢?”
    于是负责计算机二所的张劲和所里的人讨论了一圈后,就跑去上级部门那里磨破了嘴皮才讨来了这任务。
    得到了许可,张劲把所里的人集中到一个大院中开会,大家都在等待着这一好消息呢。
    看着下方众人热切的脸庞,以及那包含期许的眼神。
    张劲自己也是激动异常,他在台上躁动的走来走去,一边不停的挥舞着双臂。
    “我提着脑袋把任务给你们要来了,你们要好好干!
    所里的每一笔经费,都是国家,都是老百姓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给我们挤出来的。
    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对得起我们自己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
    台下的黄玲依亦热血沸腾!
    她深知自己参加的工作,是国家所急需,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心中既高兴,又紧张!
    初始进行研发的时候,科技处处长常站在实验室外面等着芯片。
    副主任晚上则给研究人员送面条、面包.自己却饿着空心肚来回奔波。
    负责人张劲则遥望南楼,感慨地说:“灯火辉煌156”。
    这番场景,热血却又平常。
    他们没有职称、没有荣誉,更没有光环、奖金。
    但大多数人却默默无闻地工作了一辈子,他们什么也不求,只求国家的富强!
    然而有些事不是凭吃苦、凭努力就能有结果的。
    计算机所的芯片虽然也开发了一些,但是大家却发现在国内它们完全无用武之地。
    除了少部分的研究机构,在民间连一家像样的电器厂都没有。
    芯片的主要应有范围就是各种电器,没有了市场,从事芯片研究的计算机所也难以为继。
    于是从84末上马项目,到现在86年夏,还不到两年时间计算机所的经费已经开始吃紧。
    张劲他们为了这件事已经开过了不止一次会,如无意外在年底所里很可能会取消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
    到现在张劲犹记得,他找那些研究人员谈话时,大家失落的样子。
    那位名叫黄玲依的女同志,更是失声痛哭。
    是啊,谁能不难过呢。
    难道大家呕心沥血十几年创建的研究室就这样结束?
    计算所今后设计计算机的人真的只能看到黑匣子,而里面是什么都不懂了?
    难道计算所今后真的走向了“无芯”的未来?
    万般无奈的同时,张劲又抱着最后一丝期望,开始全国各地的找“客户”。
    为了生存他们的目光不能再局限于特定的研究机构,必须广阔的民用市场才能支撑吞金大户芯片研究室的消耗。
    只不过跑遍了华夏,也没找到愿意采用他们芯片的工厂。
    大多是不需要,有些需要的却宁愿采购国外货。
    因为国外货成熟且便宜,费那个心思干嘛,造不如买嘛。
    而就在张劲快绝望之时,他偶然在新闻里看到了老人和白川枫谈话的情景。
    当时他就觉得白川枫有些面熟,再翻翻找找这段时间的报纸后。
    他终于找到了,国际知名品牌白川电器正式落户鹏城南山的消息。
    虽然大半辈子在研究机构,但是他也知道白川电器的名声。
    他们家生产的随身听在华夏那可是稀罕的舶来品,很多在霓虹出差的人回来之后都会带上一两台。
    不得不说人家产品做的确实好,便宜还耐用。张劲家里就有一台,那是自己老婆托人从霓虹带回来的。
    虽然125元的价格差不多是一个人两个月的工资,但是比起索尼四五百元的售价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