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能算寒碜,而是可怜了。
所以当时韩平和康健民郁闷且纳闷,既然陆恒能找到东宝东和的社长松岗功这尊大佬,为什么会是这个待遇?
他们倒没想过陆恒往自己脸上贴金夸大其词,毕竟签约的时候,发来的合同传真上面,就有松岗功的签名。
因为换位思考的话,如果是他们,有这样的关系找过来,即使不看好,碍于面子,做做样子也得铺个上百家影院。
等到票房出来,如果还可以就继续,如果不好,也有了交代,该撤就撤,该降低排片再降低。
可只上一家,而且通常只有一块荧幕的影院,打发叫花子也没有这样的吧?
正因为此,来的时候康建民还在跟陆恒吐槽。
但昨天的人潮,和今天更火爆的场面,让韩平终于明白了松冈功的用意,不过他更多还是庆幸:
“昨天松冈社长说,以前在岩波影院有这个票房的,后劲都非常足,所以,陆恒谢谢你,让我们没有把这部电影贱卖。”
“哈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三叔和康叔筹拍这部电影,别说这个票房,连电影都看不到。”陆恒笑道。
陆恒不仅没邀功,反而还说出这番话,让他们对陆恒更喜欢了。
上午的宣传之后,又有不少人再次钻进影院买票,准备看第二遍,或者第三遍。
而去的晚的人,根本连票都买不到了,只能期待明天全面上映。
经济发展、文化差异和家庭观念的不同,让华夏人看起来平淡,或者只能说不难看的电影,却让无数霓虹人感动。
其实霓虹国的亲情文化跟华夏相近,跟欧美相悖,但到了现在,无数年轻人享受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可当他们父母老了之后,又想要欧美那种疏远,不愿意承担赡养的责任。
不仅如此,他们还自诩这是进步,是自由——你们为什么不能像欧美老人那样,老了不麻烦儿女,而是去旅游,去住养老院?
可他们根本没想过,钱都拿来支援你们了,哪儿来的钱去做这些?
因为很多人生活中这种情感缺失,未来越来越多的啃老族,这时候已经有了征兆。
而对老人的疏离,霓虹那部大受欢迎的《江户物语》就有了深刻的揭露——
住在乡村的平山夫妇年龄大了,开始感到孤独,于是他们前往首都江户,探望已经成家立室的儿女。
当他们兴致勃勃地抵达后,却受到颇为冷淡的招待: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因生活的重压而相当忙碌,无暇招呼两老,因此建议他们去热海渡假,表面上是让他们有个松弛和游览的机会,实际上却是希望摆脱他们。
只有年轻守寡的儿媳纪子,对他们比较关怀和体贴。
但就在两老返回老家不久,儿女们便接到母亲病重的电报。于是他们回去探望病势危殆的母亲,但这时母亲已经无法辨认他们。
在葬礼之后,儿女们又匆匆忙忙地赶着回江户,只有儿媳纪子多留数天,陪伴暮年丧偶的公公。
纪子承认守寡对她而言是相当困难的事,老人便劝她改嫁。然后,平山老先生孤独地守在屋里,渡过他将要孤苦伶仃的最后时光。
这部电影对当时的人们有很大的触动,但人永远是善忘的,尤其是热点过去之后,一切照旧。或者说,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无暇顾及。
其实未来的华夏,也慢慢走上这条路,尤其是乡下,幼无所养的留守儿童、老无所依的孤独老人,而成年人,为了生活只能背井离乡,仅过年才能回去几天,而且即使这几天,也到处应酬聚会。
但现实也无能为力,留在老家的,也只有少数人有出路。
而现在,霓虹国的人已经越来越感受到这种亲情的缺失、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那山那人那狗》才让他们感动追捧。
中午的时候,《旬报》派出的司机接到了彭建明。因为昨天他有事耽误,所以今天上午才一个人过来。
这是在买版权后,陆恒第二次见到他,倒是康健民,因为同是湘省人,跟他更熟。
当时买版权的时候,别说康健民,连彭建明自己都觉得陆恒出的价格太高了,尽管没谁嫌挣得钱少,但他是个老实人。
“83年,我第一次把这个中篇小说发表在《萌芽》上,稿费也就90块钱,而这已经相当于我几个月的工资了。”
“即使到了85年,我那时候已经有一定名气,湘省人民出版社出版《那山那人那狗》小说合集,尽管按照比较高的价格,每千字40元,但总计将近13万字的小说集,也才拿到五千块钱。”
彭建明笑道:“不过在那时候,可是一笔巨款,在单位都能引起轰动,身边人争相让我请客。”
康健民也笑道:“是啊,别说你那时候,98年我找你买下这个中篇小说的改编权,也才一万块钱。”
而陆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