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从陆恒手里拿过奖杯,霍健起他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果不其然,颁奖结束后,来洽谈的就更多了,价格也提高了一些,尤其是听到霓虹国的一位叫做深泽一夫的发行人,愿意出六万美元买断霓虹的发行权,包括韩平都有些意动了。
但陆恒在翻译的时候,直接对深泽一夫说考虑一下再回复。
深泽一夫自然也没有多说什么,他走后,陆恒对韩平和康建民道:
“我对咱们这部电影是有信心的,如果几万美元就卖了,我觉得太亏。”
前世韩平就不止一次提过,很后悔当初把电影那么卖断了:
“并不是我马后炮,而是我们当时没有去霓虹国看过,其实只要去走一走看一看,甚至找几个霓虹国的人问问就能了解,这种类型的电影在霓虹国很有市场。”
但此时此刻,韩平还没有认识到这点,对陆恒苦笑道:
“现在别说国外,国内的拷贝发行都不乐观,到现在为止才一家有意向。”
“三叔,这你就是当局者迷了。”陆恒笑道:
“现在我们国内的情况,实际上跟几十年前的霓虹国差不多,因为工作的忙碌和快节奏,人们只希望看一些打发时间的、我们暂且称之为‘爽’的电影。但现在的霓虹国,经历了这几十年的快节奏后,他们的经济开始衰退,人们的工作、生活放缓,反倒需要这种温情的、清新的电影来治愈。”
“治愈”这个未来才有了新含义的词,让韩平和康健民都听得若有所思。
陆恒继续道:“实际上,霓虹国的文艺片市场,比咱们好多了,早在几十年前的《京都物语》和《七武士》,就开始慢慢培养他们观众的兴趣,比如今年他们那部提名戛纳最佳影片的《菊次郎的夏天》,就跟咱们这部戏多少有些异曲同工的情感历程,他们的成绩也不错。”
康建民看着陆恒,一脸困惑:“那为什么他们才给六万?”
陆恒心里暗暗吐槽,难怪那时候不少人说你懂电影但不懂商业运作,投资更不在行,这都看不懂?
但陆恒嘴上可不会这么说,斟酌一下后,说道:
“我要买你的东西,当然越便宜越好。”
康建民恍然,韩平则问道:“你准备怎么搞?”
陆恒说道:“走分账的路子,卖得越多收入越高。”
“去霓虹分账?”韩平蹙眉:“这好像不太现实吧,他们结算渠道就能坑你找不到北。”
陆恒笑道:“这就得靠三叔你的名头啊。”
韩平一怔,忽然就反应过来,哈哈大笑。
华影集团,现在掐着进出口电影的脖子,国外那些发行公司只要想进内地,根本绕不开。
陆恒继续道:“这只是后盾,而具体操作,我之前去霓虹国宣传专辑的时候,跟那边的NHK电视台,还有《旬报》这些报刊都有合作,再加上环球音乐在那边的人脉和关系,可以联系到有影响力的发行公司,这一通组合拳下来,至少大的数据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可是……六万美元,换算下来五十多万,在那边得卖多少票才能分账这么多?”康建民心里还是有些疑虑。
陆恒把早就想好的方案说了出来:“这样吧,如果最后分账收益低于六万美元,缺的我补上,但如果高于六万美元,还按照咱们之前的投资比例分成。”
韩平两人顿时就呆了,瞪大了眼睛望着陆恒。
他们想过很多,都没想到陆恒会是这样的打算。
“缺的你补上?”韩平迟疑道。
康健民也一脸不可思议的道:“也就是说,你来兜底,对一个前途未卜的电影?”
虽然他们知道陆恒有钱,但五十多万也不是小数目。
要知道韩平几年前刚来京影厂的时候,一天到晚都在算账,看账上有多少钱,工资需要多少,报销了医药费还剩多少。
最惨的时候,账上只有27万,而厂里一个月报销职工的医药费就要40万。
要不是前年那部《甲方乙方》赚了一大笔钱,京影厂现在估计还不如湘影厂,当然,更没钱来投这部电影。
陆恒笑道:“我现在在霓虹那边还算有点名气,更何况电影里还有张国容呢,他的号召力也不低,不算前途未卜吧。”
“再说了,就算真赔了,也不至于一点收益也没有,那些钱我也不用全自己掏。”
“你就真对这部剧在霓虹国的发行这么有信心?”韩平疑惑的盯着陆恒。
陆恒这次可不会跟他打包票,笑了笑道:
“谁做生意也不知道结果,但只要有可能,总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否则怎么会有高回报?”
这番话,让本来有点信心的韩平,再次惊疑不定起来,也有些拿不准了。
虽说陆恒说的情况韩平也有些了解,那边文艺片氛围更浓,但那些成功案例还是他们的本土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