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犹如过山车般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发十五分之一,剩余的年底一同发放。
    除了每月领取的薪水外,福利补贴有粮食发放,免费治病,绫、绢、罗、绵等物资发放。
    新的俸禄标准,比原本给予京营军官标准更高,无论文官还是武官,皆是按照新标准实施。
    综合起来,正二品官员的年薪,相当于2013年我国的四百余万,宋代包拯最高官职是正二品,当时年薪相当于2013年的七百万。
    要是换成2021年的物价,包拯年薪超过一千万。
    在我国历朝历代,官员俸禄以宋朝最高,其次是清朝。
    在清朝中期,正七品知县养廉银为六百至一千二百两,正一品总督为一万五千至两万两。
    银两是不断贬值的,清朝中期银子购买力,大约相当于明末的40%。
    姜瓖是参考清朝俸禄标准,又再结合物价情况,从而设定这时期俸禄标准,以清朝中官员俸禄数据的40%为基准。
    听到最终结果,官员们莫不欢喜,每个人都眉开眼笑。
    内阁次辅蒋德璟道:“燕王为官员们着想,众臣定会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
    户部郎中吴甘来道:“燕王待众官吏如此之好,下官感激不尽,相信在场众臣皆感激不尽。”
    张国维道:“燕王之举,甚得官心。”
    ………
    众臣纷纷发言,要么是夸赞姜瓖,要么是欢迎这个举措。
    武英殿内,洋溢着愉快的气氛。
    在场有一个人很不高兴,那就是皇帝朱慈烺,姜瓖故意提高俸禄,让朝臣们都支持他,虽然对于姜瓖掌权已经麻木了,也对此很不爽,希望姜瓖越多麻烦越好。
    对于官员们的反应,姜瓖冷眼相看,很快,他们就不会再说姜瓖的好了。
    众臣发言过后,大殿内重新安静下来。
    轮到赵天麟表现了,他从左侧出列,站在中间上方,面向众人,朗声道:“燕王按照新的标准发放俸禄,是有前提条件的。”
    什么前提条件?众臣洗耳恭听。
    只听赵天麟道:“若是家中有土地,并且土地免赋税者,不在薪酬之列。只有家中没耕地,或者有耕地还能正常缴税者,才会按照新的标准给予俸禄。”
    听到这么说,大多数臣子的心霎时间凉了半截,他们的心情犹如过山车般,由刚才的兴奋跌落至冰点。
    他们不再感激姜瓖,而是觉得姜瓖很有手段。
    话又说回来,要是姜瓖没有手段,焉能掌控大明朝廷。
    有少部分臣子却因此兴奋起来。
    姜瓖接口道:“诸位,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高薪俸和免赋税,只能选择其一。大明就是有许许多多的人不缴税,导致朝廷税源枯竭,连边军的军饷都发不起。所以,本王倡议,大家放弃土地免税,换取高俸禄。当然,本王只是倡议,并不强迫。”
    很快,姜瓖的数名臣子,都出列发言,表示愿意选择高俸禄。
    吏部侍郎郑三俊道:“燕王说得好,就是因为大多数土地都不缴税,导致大明朝廷府库空空。下官愿意带头放弃土地免税。”
    随之,再转身面对众臣道:“希望诸位同样如此!”
    他是大明朝廷中少有的清官,清廉之命许多人皆知,纵然是清官,纵然俸禄很低,凭借免税田这种特殊政策,生活水平照样很不错。
    大明有没有既不要土地、又不贪污的官员?这种官员不是没有,属于凤毛麟角,海瑞便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没有任何贪污,名下还没有任何土地,有些地主曾经主动找上门,希望把自家土地挂靠在海瑞名下避税,海瑞不仅拒绝了,还怒斥地主,导致海瑞只能靠那微薄的薪俸养家糊口,家庭生活艰难,纵观整个大明朝,海瑞属于很另类。
    武英殿内安静下来,大多数官员在盘算着,免税田带来的利益跟薪俸提高的份额,哪方面利益更大。
    很快,众臣有了答案,很显然,是免税田利益大得多。
    比如一个正三品官员,年俸禄三千两,但免税田带来的利益,却远远超过三千两。
    很快,张国维出列,道:“下官愿意放弃免税土地!”
    随后,没有人再发言了。
    那高高在上的姜瓖,服侍下面众臣,大多数人都低着头,一言不发。
    等了一会后,姜瓖道:“怎么,就只有两人明事理?没有人愿意了吗?”
    吏部员外郎任中凤下了很大的决心,出列道:“下官愿意。”
    接着,又再有名礼部郎中表示愿意。
    除了姜瓖的臣子后,就只有四人愿意。
    当然,没有人反对姜瓖,好歹这并非强迫,每个人可自主选择。
    姜瓖对此并没有失望,本来就没抱有多大希望,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终极目标是彻底废除免税田这种弊政,所有土地皆要缴税。
    正当要散朝时,有太监匆匆进入。
    “启禀燕王,黑冰台接到最新消息,南京那边有大事发生!”
    随即,黑冰台百总燕青天进入,说道:“启禀燕王,刚刚接到南京那边的消息,那边准备拥立新君,另立大明朝廷。史可法、吕大器、高弘图等内阁官员,打算拥立潞简王朱常淓为南京的皇帝。”
    听到这个消息,犹如石破天惊。
    金堡道:“大明只有一个朝廷,那就是北京城的朝廷,南京南边的人是谋逆,必须讨伐之。”
    张煌言道:“燕王,下官认为,目前要紧之事,是稳定北直隶,暂时无力派兵南下讨伐。虽说不派兵南下,但必须发布檄文,做出讨伐的声势。”
    郑三俊道:“我们要明确指出,南方的皇帝是伪皇帝、是伪朝廷,天下人绝不承认。”
    在场的朱慈烺听到这么说,心中苦笑,他这个傀儡皇帝才是伪皇帝,在北京的大明朝廷,是彻头彻尾的伪政权。
    朱慈烺道:“我们必须时刻注意南京南边的动向!”
    他不敢发布任何旨意,了解那边的东西,只是希望南京的朝廷能够高举大明的旗帜,崇祯大明,至于他这个傀儡皇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姜瓖的臣子都纷纷发言,声讨南边的文官们。
    其余朝臣们,许多人却有所保留,他们很矛盾,既希望明室延续下去,又担心南边同样是昏君,成不了事。
    最后,姜瓖道:“南边的所作所为,我们肯定要声讨,绝不承认南京伪朝廷。我们虽暂时抽不出兵力南下,可闯贼很有可能东进、南下,用不了我们动手,会有人收拾他们。”
    张煌言又道:“燕王,下官提议,若是闯贼向东南进攻,我们可趁机进军山东,让山东重新回归朝廷管治。下官愿意带兵出征!”
    目前,大明朝廷能管辖之地,只有北直隶和山西。
    “说得好!”
    姜瓖很认可他的提议,继续道:“我们需先稳固北直隶,扩充京营,把北直隶所有军田收回来,能给张师长的兵不会太多。”
    张煌言道:“燕王,只要下官所部扩充完毕,又再有数月操练,下官有信心,只凭本部兵马,便可收复山东。”
    “好,张师长勇气可嘉,本王先答应你!上次,张师长在将军石关官道创造奇迹,我相信,张师长定能收复山东。”
    姜瓖对于张煌言很是认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