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剑柄,准备长战。却是此时,四面刷刷刷用人包围而来,将所有人围在中间。乃是锦衣卫当头,高头大马之上,宣读圣旨,“圣上有令,沈辰曦即刻入宫!卫初晗即刻入宫!刘洛即刻入宫!禁军原地待命,不得违抗!”
顿时间,众人的脸色忽变。禁军那方的脸一派惨然,如此旨意,几乎是已经宣定了他们的罪。而禁军,还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去抗旨不尊。
败了。
到底,是败了。
……
次日上朝,众大臣纷纷讨论昨夜邺京城中禁军和锦衣卫的血拼。有御史大臣上书,弹劾禁军首领沈晔,和锦衣卫指挥使沈宴。言之凿凿,无有圣意,双方在邺京大动刀戈,惊扰百姓,实有负圣恩。
圣上并未多说什么,任御史大臣们定了罪,就让人宣旨,并没有回护沈家人。这个重要讯息,被有心人看在眼里,都暗中惊喜:沈家要倒了吗?
接下来,讨论完政务,在临退朝前,圣上冷不丁地给了一道旨意:重审十年前卫氏灭门之案。此案由刑部和大理寺负责,其他人不得插手。……哦对了,下朝后,让刑部去北镇抚司提人,把那个叫顾千江的证人提走,直接审问。
众人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更精彩了:自有锦衣卫以来,皇帝偏颇锦衣卫,一般重大案子,都有锦衣卫的身影,而这次,居然把锦衣卫扔了出去?且十年前卫氏灭门案,朝上知情的老臣,眼神就一下子不对了,当年,那是最得皇帝信任的沈晔监案的啊,陛下现在要重审,莫非不再信任沈晔了?
难道邺京要变天了?
沈家真的像大家以为的那样,要倒了吗?
事实证明,这些大臣确实揣摩上意,揣摩得不错:随着卫家案子的深查,沈晔背后交易的那些事,都藏不住了。
而与他有龃龉的刑部人员,更是不动声色地在他头上安了不少罪。大大小小的,反正编织罪名、陷害卫氏一门,身为朝廷命官,就已经够沈晔死一次又一次的。
而沈晔似死了心般,意志消沉,在种种罪证前,并不喊冤,并不为自己辩护。
顾千江也是极尽所能,当自己这些年为沈晔做的事、沈晔私下做的事,证据全都交了上去。众人才知,他忍辱负重、为沈晔做事这么多年,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到底,是为了卫家。
一层层证据证人传上去,圣上雷霆大怒,先是定了沈晔死罪,之后尤不解气,将沈家族长叫进宫训斥一通。但事后,圣上显然能不解气,要臣子继续查。
刑部人员彻底安了心:陛下这是真的要摘除沈家了。
整整一个月,邺京翻查卫氏旧案,为卫氏平反,其中不可或缺的人,正是卫氏如今唯一活着的嫡系姑娘,卫初晗。但圣上有令不得去打扰卫姑娘,众大臣眼见这个证人却无法用,只能抓耳挠腮,急得无法。
短短一个月,沈家就从顶级名门,地位一降再降。曾经门庭若市,如今门可罗雀。
一月后,朝廷为当年卫氏平反,宣卫氏无罪,并在顾千江的证词中,找回卫氏嫡系的一个留下的血脉,着至今仍在边关受苦的卫氏旁系回京,辅佐这位尚弄不清楚状况的十来岁少年,重建卫氏。
又一年春来。
卫初晗与洛言站在邺京的白玉桥头,看着人来人往。
卫初晗道,“世事变化如此之快。短短一月前,谁能想到沈家今日的状况。沈大人当真拿得起放得下,若非是他,我卫氏之案,也不会这么快就传到圣上耳中,”她垂目低笑,“果然,虽是亲人,至亲与至亲之间,却也有选择。”
而锦衣卫指挥使沈宴沈大人,明显选的是儿子沈辰曦,而非弟弟沈晔。
卫初晗多么庆幸:幸好一入邺京就有所查,与沈辰曦交好,将沈辰曦拉入自己这边。也幸好沈辰曦乃是真君子。不然,当晚沈晔试图谋杀他们,若非沈辰曦相助,他们也绝不可能轻易逃脱。还因沈辰曦调动锦衣卫人员,传到他父亲耳中,让他父亲直接做了了断一切的决定。
沈晔下的最错的一步棋,大约就是对沈辰曦下手了。若非如此,想来沈宴,仍会忍着这位弟弟。
洛言低声,“但是现在沈家被人避如蛇蝎……又是因为沈大人才变成这样……他们在沈家,恐怕不好受。”
卫初晗一笑,“大义灭亲的后果,自然不好承担了。不过想来,沈大人现在,也没心思在乎这些。”说到这里,她的语调低了下去。
她指的是沈辰曦。
当晚,沈辰曦进宫前,就传人快马加鞭,将娓娓的尸体送回坦溪。事后沈家定罪,他直接向朝上请假告罪,离了邺京去坦溪。明显,他仍然没有放下娓娓之事,总觉得娓娓身为灵女,不会那么容易死。
洛言说,“沈公子说,在坦溪,下一代灵女产生前,上一代灵女都仍有生机遗留。沈公子应该是奔着那个传说去了。”
卫初晗应一声,自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