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头城外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知道大汉和安息帝国没落,罗马帝国太遥远,才敢于出兵。
    不然的话,就凭当初班超的战绩,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劳师远征。
    现在得知大汉帝国已经出兵,本来就因为远征有些不堪重负,再加上远征持续了两年,大军内部军心也已经出现了问题,导致此时的远征军情况很不好。
    但也不是完全都是坏消息。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被大汉击败的北匈奴人与西部鲜卑此时就处于西域北方的天山以北。
    贵霜帝国就派使者前往匈奴和鲜卑部族,寻找他们的帮助。
    双方联合在一起,很快达成了协商。
    不管是匈奴人还是鲜卑人,跟大汉属于是深仇以及立场对立。
    仇恨自然不用多说,从西汉就已经开始。
    立场对立就是生存问题。
    小冰河时期,漠北地区过得太艰难,灾荒不断。
    唯有漠南还算水草丰茂,谁都想占据。
    可是大汉的立场就是想在漠南待着可以,但得跪下来当狗。
    在当狗与斩首之间,他们选择了斩首。
    于是就被逐出漠南。
    现在贵霜帝国参与进来,有个外援相助,自然让他们高兴。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
    这次大汉帝国过来的可不是普通士兵,而是有数千火枪兵。
    经过多年研究,燧发技术以及钢铁质量得到保证之后,火器得到了大幅度发展。
    青州钢铁制造厂的火器局最终交付了上万柄成品火枪,组建了火器军。
    从内战的角度出发的话,火器的出现太晚了。因为等到他们研制出来的时候,大汉统一都已经四五年了。
    但从外战的角度考虑的话,火器出来的正是时候。
    是时候让草原民族开始能歌善舞。
    大汉章武十年九月,阳历公元210年10月份,在大汉重新立国后的第四年,即将国庆节的档口。
    西域长史府治所,罗布泊以西的海头城外,负责前军探路的张飞正在此地。
    不过与寻常的马上将军画风不同,他现在的打扮有些奇怪。
    身上穿着棉衣,脚下蹬着自行车,脸上戴着墨镜,脖子上挂着一副望远镜,正在山岗上远眺西北方向。
    在他头顶阳光刺眼,紫外线不断照射。
    奇怪的是当地温度却十分寒冷,北风呼啸吹拂。
    在他的脚下,是一片莽莽枯黄草原,还有牧民在草间放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里有个误区。
    很多人以为西域是一片黄沙漫天。
    但实际上沙漠只是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片黄沙。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大量绿洲。
    汉朝时这些绿洲还没有消亡,包括罗布泊依旧存在,因此才有西汉时期西域五十国依托这些绿洲建立城市。
    因此在绿洲附近,往往都有大量的草原甚至森林,有牧民放牧,逐水草而居。
    而如今棉花在西域生根发芽,由于需要大量光照,所以现在的葱岭河沿岸,也就是后世塔里木河沿岸,现在有大量的棉花种植区。
    九月西域的天气已经降温,天山以西的地区甚至开始下起了雪,贵霜帝国的征伐也停下了脚步。
    但大汉帝国却并没有停留,而是选择派出大量斥候前往龟兹一带打探情报。
    张飞站在山坡上,远远的就已经看到了一支商队归来。
    半个月前军情司的一支小队就回来禀报,说是前线的斥候已经完成了任务,现在正在整顿准备回来。
    他们是伪装成商队,因此耽搁了不少时间。
    “大将军,他们回来了。”
    在张飞身边站着个30岁上下的士人,此人名叫邓芝,南阳新野人,乃是东汉名将邓禹之后。
    汉末大乱,那时候邓芝还小,跟随家族避祸益州,在四川一带长大。
    等到他20岁的时候,中原战事已经几乎结束,刘备收拾了袁绍,席卷了整个关东,大势已成。
    后来刘璋时期,邓芝得不到重用,一直担任蜀中巴西地区的一个小吏。
    刘璋投降之后,他也没有出头。
    去年刘备从四川、关中一带征调粮草,准备收复西域,邓芝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于是主动申请调到军中为佐吏。
    张飞向来都喜欢结交士人和名门世家子弟,得知邓芝是邓禹之后,就调入麾下,担任参谋。
    远处商队骆驼铃铛清脆作响,约过了一个多时辰,才来到海头城外。
    很快斥候队长就来到了张飞面前。
    “大将军。”
    那斥候队长已经在西域数年,皮肤都已经变得黝黑。
    张飞沉声道:“敌人形势如何?”
    “他们现在驻扎在温宿城,北面的匈奴和鲜卑人正在南下。”
    斥候队长答道。
    “匈奴人和鲜卑人也来了?”
    张飞大感意外,然后又哈哈大笑道:“来得好来得好,走,回城细说。”
    苍凉的大漠孤鹰盘旋,远方的海头城外,帐篷连绵无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