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误的知识。
    子弹光一个空腔效应就比弓箭强了十倍不止,更何况双方射速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所以弓箭和枪械比起来,威力差得远。
    正因为如此,在古代远距离射杀当中,才更考验弓手的技术水平。
    正常来说,一箭射中人的五脏六腑,都能够致命。
    然而这里还有个冷知识,那就是射击内脏,不管是用枪还是用弓箭,都不会立即致人死亡。
    哪怕是心脏被射穿,人也会有约30秒的时间处于清醒状态,随后因大脑缺氧陷入昏迷,在这个过程当中,人是可以进行呼救的。
    而射中颈部就不同,咽喉是人的发声处,如果一箭射穿脖子,因为喉咙被箭支贯穿,导致你根本无法发出声音。
    同时脖子又全是往大脑供血的血管,被弓箭射穿之后,大脑会进入缺氧状态,很快便让人陷入昏迷。
    如此一来,只要没有人亲眼见到人被箭支射死,就完全不用担心暴露的问题。
    太史慈也很聪明,专挑落单的下手。
    突袭变成了暗杀潜行游戏,周围的守军在此时仿佛成了一个个小聋瞎,完全没有意识到死神将至。
    不要以为这种事情不现实。
    历史上太史慈就曾经一箭将城楼上的敌人手掌射穿,把人钉在了城楼上。
    还有甘宁百骑劫曹营,就是先用弓箭手把曹营营寨门口上方瞭望塔的守卫射死,然后再派人挪开鹿角拒马,最后冲入曹营四处砍杀。
    另外唐代诗人卢纶,曾经做《塞下曲》,诗中有“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里面就描写了一副将军夜晚闻声挽弓射箭的场景。
    从这一点上来看,高明的弓箭手要想在黑夜之中暗杀敌人,不算一件困难的事情,区别只是在于,能否因地制宜,不让射死的人发出一点声音。
    而今日不管是天色还是季节对于太史慈和黄忠来说都是最好的时候。
    天色因为乌云遮蔽的陷入一片黑暗,除了桥头和营门口的篝火以外,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片昏暗,能见度极低。
    再加上江面上升起的薄雾,周围滔滔不绝的江水,以及窸窸窣窣的虫鸣,从视野到声音,都给这场暗杀提供了必要且充分的条件。
    在杀掉第四个人的时候,太史慈总算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另外两个人坐在一起正聊天。
    他们说着说着,忽然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周围太安静了。
    一个去河边上厕所现在还没回来,一个倚靠在不远处的桥柱旁一动不动,另外两个一个在离他们约三米左右的桥边睡觉,还一个去找那个上厕所去了至今未归。
    再蠢的人都能感觉到不对劲。
    二人不自觉摸向腰间的号角,站起身正要四处查看。
    “嗖嗖!”
    瞬间两支箭如寒芒射来,贯穿了他们的咽喉。
    太史慈绝技,连珠箭!
    因为他的手臂极长,可以在弯弓搭箭的同时,手指头再夹着两根箭。
    这样在射出第一根之后,中指与食指之间夹住的箭支立即往上抬,然后迅速拉弓发出第二箭。
    他最多的时候,能够一次性射出四连击,只是前两箭的准头最好,后两箭准头稍差。
    而几乎是在解决掉桥头的六人之后,太史慈回过头,看向不远处营门口。
    刚好看到坐在篝火边的三人居然同时被射中,悄无声息地倒地。
    黄忠的绝技,三连箭!
    一次性把三支弓箭搭在弓上同时射出。
    这种箭术不难,难的是准头。
    真要玩的话,别说三连箭,只要弓好力气大,每根指头间夹一支箭,四连箭都能射出去。
    可问题在于这三支箭分别瞄准三个坐在不同方向的人,且力道还得大,一击毙命,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了。
    太史慈跟黄忠掌控水师也有近两年,没事偶尔比试箭术,互有胜负,谁赢要看当时个人状态是否较好。
    但不管怎么样,黄忠这一手三连箭,依旧让太史慈觉得厉害。因为连珠箭属于手速箭术,只要手速够快,完全可以做到连续不断。
    而三连箭则更讲究技术,同时瞄准三个不同位置的敌人,自己的位置、箭支的摆放、风向、速度、力量、距离缺一不可。
    纵观整个大汉,太史慈也就亲眼见到黄忠一个人可以做到,虽然要瞄准调整一段时间,但也依旧令人自愧弗如。
    “走!”
    黄忠先悄然射杀两个落单的士兵,再一手三连箭,将三名围在篝火边的敌人同时射死,配合太史慈,将桥头以及营地外围的所有敌人杀光,这才挥手向臧霸示意。
    臧霸此时处于他后面约十米的位置,见到黄忠太史慈二人的神射,也是颇为佩服,当下拔出佩刀,对周围士兵低声道:“杀过去。”
    原本他带过来的都是射声弓手,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