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个数量其实并不多,根据《居延汉简》记载,汉代一个士兵平均每个月的口粮大概在三石三斗左右,也就是平均每人13汉斤粮食。
    城内有近四万人,一个月要消耗十三万石。
    每天运两千多石,一个月顶多七八万石,根本不可能让士兵吃饱。
    但问题是这还只是开始。
    袁谭只是试验一下这个办法能不能奏效,如果奏效的话,以冀州的实力,很快再造个几十架辘轳车并不难。
    所以这个问题对于洛阳军来说,其实刻不容缓,必须要尽快解决。
    还是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呀。
    陈暮在心里叹气。
    曹操的这个计策确实好用,直接让安阳变成一处孤城。
    但陈暮却忘了,曹操在使用这个计策的时候,他的大军在邺城周围,是有绝对实力可以保证的。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将邺城包围,邺城被袁氏修建得非常巨大,曹军不能面面俱到,夜晚的时候,城外的运粮车队依旧可以从其它的城门进入。
    因此曹操才利用漳水将邺城淹没,让车队无法通行。如果城外有人利用辘轳车往城里运粮,以曹操的实力,完全可以轻易击溃。
    而陈暮却不行,洛阳军队兵力本来就比对面少,且洹水被他们灌得波涛不绝,他们无法渡河骚扰河对面的袁谭。
    所以由于地理环境、兵力相差等各种情况不同,同样的计策,最后也是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局面。
    曹操水淹邺城,造成的结果就是让邺城三个月无法往城内运送粮草,城里的人饿死一半。
    而陈暮水淹安阳,造成的结果就是人家利用定滑轮装置往城里运粮。
    一个计策完美成功,一个让人找到破绽轻松破解。
    颇有点画虎类犬,东施效颦的味道。
    不过世事本来就难预料,如果什么事情都算无遗策,那就不是人了,那成神了。
    正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华夏历史千百年来,那么多名垂千古的顶级智者,也未尝没有失败过。
    所以面对这次困难,陈暮并没有灰心,而是积极寻求对策。
    思来想去,他倒也很快想出了一个办法。
    人家有张良计,他自然也有过墙梯。
    听闻关羽询问自己是否有对策,陈暮胸有成竹地笑道:“二哥莫忘了?我青州水师天下无敌!”
    “哦?”
    关羽纳闷道:“你是打算用船?”
    陈暮点点头:“不错,小平津尚有楼船,可以调三艘过来,自大河驶入沾水,再由我们挖建的水渠进入洹河,等到安阳城外的时候,抛下船锚,用弓箭将两岸运送粮草的人射散,然后剪断绳索,捣毁辘轳车,让他们无法运粮。”
    这一招还是跟关羽学的,水淹七军的时候,关羽就开着大船在洪水里围堵了土山上的于禁庞德,于禁庞德他们在山上,关羽就在船上用箭射他们,最后逼迫于禁投降,生擒庞德。
    关羽听罢思索片刻,说道:“楼船庞大,那水渠恐怕不能行。”
    “所以又要开始挖渠了。”
    陈暮敲了敲脑门,也是颇为头痛。
    汉代楼船非常发达,光武帝时期就有马援率领两千楼船南征的记载。
    然而之前挖的水渠显然无法让那么大的楼船通过,只能扩建。
    不过没办法,人生天地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攻城战嘛,本来就是双方斗智斗勇,你死我活。
    《墨经》当中有一篇文章叫《公输》,就是墨子和公输班利用攻城器械与守城器械互相对垒的故事。
    你来我往,才能体现双方智慧......哪怕陈暮根本不想再在安阳浪费什么时间。
    确定了计策,当下陈暮也是马上进行安排。
    一边派人向怀县的钟繇传信,让他从小平津渡口调三艘楼船过来,一边让赵云安排屯田兵立即开赴沾水,扩充水渠。
    今年冬季因为过于寒冷,所以没有种冬麦,而是打算早春种植春麦,这样到夏天还能种一次粟,勉强两熟,因此现在屯田兵都无事可做。
    之前说过,所谓的屯田兵,其实跟农奴没什么区别。让他们种地,除了保障他们日常生活以外,其余的粮食都会被朝廷收走。
    现在没有种地,屯田兵就只能消耗去年朝廷给予他们的口粮过冬。此时征召他们,朝廷还管饭,就能省下不少粮食,算是份不错的差事了。
    很快,一切都开始按照陈暮的安排进行。
    而安阳那边,见利用辘轳车的办法确实奏效,也是马上加紧赶工制作。
    袁谭命令士兵从二里外的高坡堆砌泥沙,如海中造岛一样,修建出一条通往河岸边的道路,然后用马车将粮草运往岸边。
    在这期间冰冷的水将多少士兵冻伤冻病先不谈,大量的辘轳车制造而出,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