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头悬利剑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苏如此善待他们,将近一个月之久,他们自然一个个坐不住了。
    “太子如此厚待我们,需要我们为太子做什么呢?”
    这些士人非常想为扶苏效力,帮他做事。
    扶苏知道消息后,也只是摇了摇头,“告诉他们。他们欣赏我的文采,所以我赏赐他们。我不需要他们为我做什么。”
    这些话传回去,这些士人有很多人感觉到自己被羞辱了。
    当即嚷嚷着要自缢。
    “士可杀,不可辱。太子这不是看不起我等吗?”
    “难道太子以为,我等是来混吃混喝的不成吗?”
    陈余看着这几个嚷嚷着要持剑自杀的士人,眼中一片冷蔑。我就看你们怎么装下去。
    好在其他人相劝,终于把剑从那几个人的脖颈上拿了下去。
    张耳在房间里,始终十分冷静且耐心地等待着。
    自己这么大的名声,按理说秦国的太子早就应该听说自己在了啊。怎么这么久,还不召见他呢。
    还是说,在秦太子眼中,自己只是个不入流的微末士人啊。
    张耳渐渐开始焦灼起来。
    他时不时拿出自己藏在榻下的简牍,夜里翻出来看看,望着明月,仿佛已经和秦国的太子说上了话。
    等到陈余到来,他便十分惊慌地将简牍藏起来。
    已经入住稷下学宫的士人们,他们有很多人已经对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根本没有人给他们事情做的日子感到厌倦了。
    但是,燕赵、齐鲁、魏晋的士人听说之后,纷纷离开家乡,前来齐郡临淄城投奔扶苏。
    蒙恬看到每天前来临淄城中,入住稷下学宫的士人越来越多,他自然佩服扶苏。
    “太子,我们听从您的命令去办事。现在越来越多的士人前来临淄稷下。这些人得到了我秦国的恩惠,已经主动对外说起了我秦国的好话。”
    “这都是太子您的文章的功劳。”
    蒙恬诚心诚意说着。
    “太子,您仅仅凭着两首诗,竟然引得天下士人云集响应。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邵平也忍不住感叹一下,“太子的文采好比屈子,但是诗文却引得天下士人齐齐鸣叫,愿意归附我秦国。实在是非同凡响。”
    扶苏心道:那可是曹操所做的诗啊!
    建安风骨!
    若非曹操打造邺下文人集团,他怎么能笼络得到那么多士人呢。
    自己正是用曹操的诗,曹操的做法,来赢取天下。
    “士人,与其说是读书人,其实他们的本质是一群不甘心长久地处于低下的位置,不喜欢过有口饭吃就可以的日子。”
    “他们不愿意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只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活出个人样来。像那些贵族一样,享受上等的东西。”
    “一旦得到这些人,那么基本上就可以说征服了这一片地区。”
    “只是可惜,时至今日,未曾听闻那些经学大师,百家名流的看法。”
    扶苏要想让早已经死去的儒家活过来,非得靠这些大儒们的名声不可。
    蒙恬对曰,“太子既然非常想要用这些大儒,为什么不躬身去请呢”
    “我秦国之顿弱,本乃一介农夫,听闻君父有一统天下之志,丢下锄头,来到咸阳,辅佐君父。”
    “国尉缭,通晓天文地理,本来身在魏国,听说秦要一统天下,也亲自前来。”
    “至于丞相绾,本就是一普通士人。听说秦要一统天下,也主动前来。”
    “这些人,都是真的心怀天下,为民众共同的生机而出来做事的人。他们没有因为自己地位低下而感到自己是卑贱的,也没有人广发文书邀请他们。”
    “因为胸中怀着一统天下,结束风筝的理想,主动来君父麾下。这才是真正的有为之士。”
    “如今我已经在诗文中发出了渴望天下一统的心愿,希望有识之士能够和我共同完成这伟大的事业。可是那些百家名士,他们却不为所动。”
    “这说明什么呢?”
    “他们只是一群贪图安逸,只想着独善其身的人罢了。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天下和万民,所以才会在我秦国正百废待兴之时,会选择默不作声吧!”
    “从今日起,不要再在我面前提起百家了。”
    “否则,他们还在自己的家里空坐着等待什么呢?”
    扶苏对于诸子百家的这些指责,很快就传到了稷下学宫士人的耳中。
    陈余闻言,顿时胸腔里充满怒火,他们大肆攻击起诸子百家来。
    说他们毫无作为。
    就这样,一场巨大的争辩开始被酝酿起来。
    扶苏从一开始就没想着靠他一个人一张嘴和百家辩论,那也太掉价了。
    关键是怎么逼得百家出手,让他们从乌龟壳里爬出来。
    ――
    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临淄城里热闹非凡,这秦国咸阳城里那也是锣鼓喧天啊。
    他们一直在摆庆功宴席。
    当初攻打楚国前后,林林总总无数事情,众人一直没有能够大肆举办宴会,好好享受一番、
    现在这些人经历了长久的忍耐,等待,折磨,都和嬴政一起沉浸在了胜利的快乐之中。
    越是成沉浸其中,越是感到自己功业非凡,已经是天下无人能及了。
    宴会上,忽然又传来李信的捷报。
    嬴政大喜。
    “将军信此人,实在是勇猛啊。他如今快要三十五了吧。一夜之间,夺取燕代三城。这样勇猛,远比当年武成侯还要出色啊。”
    嬴政不住地夸赞李信。
    众人一边眼红羡慕李信,一边则恭喜嬴政。
    “不过,和寡人的长子比起来,李信也实在逊色啊。”
    大臣们早就喝高了,听到嬴政这么说,一个个也纷纷狂笑起来。
    看着嬴政在上座喝的面红耳赤,其他没醉的大臣们只能微笑、默叹,以为绝妙。
    “真是没想到,寡人长子竟然有如此雄壮的气势,仅仅靠写下两首诗,竟然征服了寡人都征服不了的六国蛮夷之士。”
    嬴政喝大了,开始说点心里话。
    赵高知道嬴政明天醒来,必然要为说过这话而感到后悔,于是命令言官不要记载这句话。
    李斯坐在嬴政右下方,紧挨着冯去疾。
    嬴政一眼就看到了他。
    “廷尉――”
    “微臣在。”李斯急忙站起来。他是此时宴会上为数不多没有喝醉的臣子之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