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以文服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
    “后人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就是隐居不仕者。”
    陈余文采不好,可是记性很帮。那些字都在他的脑海里印下来了,他忍不住头皮发麻。
    “恒阳君到底是读了多少书,才能写出这么养好的诗文来。上次那篇《观沧海》,已经让我佩服不已。这次又来一篇《度关山》。”
    “实在是了不起。说他是当今天下士人第一也不为过。”阁楼外,又一批士人看完回来,在廊道里发出高声的惊叹。
    张耳捋须,“是啊。他确实很了不起。”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有让对方值得佩服自己的地方。
    当然,只有很少的人受到所有人崇拜和尊敬。
    有人是靠着金钱,有人是靠着地位,有人靠着权力,有人靠着名声。
    但是因为这些而得到众人崇拜和尊敬的,其实算不得什么。
    因为那些东西并不是他们身上固有的。
    假使众人都崇拜一个有权力的人,那么他们实际上崇拜的只是这个人的权力。一旦掌控权力的人换了,那么他们崇拜和佩服的对象也会随之改变。
    但是有一种人,他们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立足,凭借自己的品德立身。
    这些东西,是他们身上别人所拿不走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这样的人才更被世人看重,尊敬,佩服。
    张耳也非常佩服扶苏本人的才华。
    “在还没有正式召集百家之前,先发个帖子,表明自己以文会友。先写一篇文章给天下士人看看。”
    “上来就要以文服人,以此争夺自在天下士人面前的话语权。”
    “可谓非常高明。”
    张耳仔细分析着。
    “不过,我们两个也应该走了。”
    “为什么?”陈余大惊。
    “你觉得你的才华能够比得上恒阳君吗?”
    “不能。”
    “汝与恒阳君孰位更高?”
    “恒阳君乃一国储君,我非商非士,何以及君?”
    “汝无有一物长于恒阳君。那你又能给恒阳君带去什么呢?”张耳十分冷静地分析道。
    陈余想了想,“是也。”
    “我们还是不要再留驻此间了。”张耳劝说着。
    陈余却反问,“以当今之天下,还有谁人是张公认为可以追随的人呢?”
    张耳摇摇头。“怕是没有。”
    “那既然如此,何不先在太子麾下寄暇,起码衣食不愁。等到日后时机成熟,再行计议呢?”
    陈余是真的很仰慕太子扶苏,他想留在扶苏身边干一番事业。
    但是他又不想和张耳分开。
    张耳仔细想了想陈余的分析,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若是我们能留下来,日后就寄于此人。”
    ――
    扶苏的诗文一发,顿时齐鲁大地的士人开始沸腾。
    大家纷纷议论《度关山》这首诗。
    “这首诗旨在表达恒阳君的治国抱负啊!”
    “开篇就说人为贵,这正和孔孟儒道本意契合啊。”
    “并写两面:一从“立君牧民”写起。恒阳君喜欢古代君主治民的法则,认为退小人任用德才兼备者是国家昌盛的基本保证;”
    “二是通过尧舜之间的对比,提倡“俭为共德”,在此基础上,甚至还提出“让”与“兼爱”的大同思想。”
    “简直兼容并包啊!难得的是,通篇没有一点法家思想。”
    士人们在街头议论纷纷,一时间品评扶苏《度关山》成为了当时齐鲁大地的风尚。
    士人一张嘴,死鬼也成仙!
    有了这些士人主动为扶苏宣扬,造势,一时间齐鲁大地的百姓纷纷开始转变对秦国的看法。
    就和某些人预料的一样,扶苏一旦抵达齐国境内,他将受到无数人的拥戴!
    驿馆里。
    扶苏坐在席上看齐国士人编写的棋谱。
    邵平汇报说,“太子,现在街上所有的士人,都在议论太子的诗文。”
    “那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邵平对曰:“士人们都说太子辞章简朴,诗文包容儒墨两家。”
    “那这些士人都是些什么身份呢?”
    邵平面色恭敬,“三教九流皆有之。”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位大儒公开发表些言论吗?”
    邵平摇摇头。
    扶苏不言。
    他来到案前,刷刷刷。
    侍女擦一座拭烛的功夫不到,扶苏轻轻松松又写就一篇诗。
    当时在一侧擦拭铜制烛台的侍女,她的面色当时黑的如铁。
    为什么上天要造就太子这样的怪物,还要生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