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个美好的未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礼崩乐坏,也就是说最下等的道德也没有了。
    说的难听点就是,大家都不要脸了,也不在乎别人要不要脸了。
    所以所谓的先秦末期,那恐怕是最混乱无序的时代,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时代,人言而无信,所以季布一诺千金为世人所铭记;
    男女之间男盗女娼,所以秦始皇才动不动写个碑文提倡女子要遵守德行,颁布法令“夫为寄豭,杀之无罪”
    这个法令两种解释,一种是说男人应该从事体力劳动,如果做了鸭子,会被全社会鄙视,杀了是没有罪的。
    但是第二种解释更连贯一些。是说如果一个男人已经结婚了但是去睡别人家的老婆,那么杀了他的人被判定无罪。
    很明显仁义礼都难以长久地维持社会的稳定,而且下德根本满足不了人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道德失落了。
    那为什么道德失去了呢。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
    老子认为,把道丢了,最高的道德就丢掉了。
    周朝末年,礼崩乐坏。
    大秦开局,父慈子孝,禅让制成就二世,简直是千古佳话。
    一切回到了烂的不能再烂的地步。
    礼都无法维系社会有序良性运作了,这时候整個工业革命,那就是让大秦帝国变成一个让所有人都闻风丧胆、避而远之的【菌】【国】主义国家。
    大秦将反而将创造罪恶的历史。当一个国家拥有了毁灭世界的能力,但是却没有能够约束自己的实力,那么它本身距离毁灭也已经不远了。
    聪明的人当发现自己已经变得强大无比,第一时间都会选择做个柔顺的人,这样才能够长久。
    真正强大的国家,在自身有着毁灭世界的实力后,第一时间会捂住自己的枪口。
    如果自恃自己的国家拥有着举世无敌的科技,和能够给世界造成毁灭的规模型杀伤性武器,肆意地向弱小的国家开火,那将指引自己走向毁灭。
    甚至动不动以自己是世界第一来自居,那只会是给自己埋下更大、更多的祸患。
    根据逻辑,不发展纠偏文明畸形发展道路的秦国,根据大秦帝国目前的尿性来看,再发展个十几年,秦国自身就将会衰落了。
    而且这在当下的大秦来说,和当今天下百姓们的心理期许是相违背的。
    如今的大秦百姓们,他们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构建更和谐更美好的社会。
    扶苏可没丧心病狂到那种地步,打算把地球变成一个战场。
    他希望自己是地球联盟的组建者,能够打造大秦帝国时代的“天可汗”。
    作为一个文科生,扶苏的终极梦想是构建世界政治文化版图。
    秦二世目前已经有了对地球未来发展规划。毕竟凭借手中超级大国的力量,影响世界又算是什么难事。
    言归正传,前面谈了那么多,就是说明一个道理。
    为什么天下会落得个礼崩乐坏,人与人之间毫无信任可言,男盗女娼的事情时有发生,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不得不浑浑噩噩过日子,“将就凑合混人生”?
    原因在于人失去了道,进而慢慢的,德也随之衰落。
    尧舜之后,中国人换了三副假肢,哼哧哼哧推着历史的小车轮,颠颠簸簸几百万人推了约有两千年。
    到了秦朝建立,秦始皇肯定是不希望社会上风气继续败坏的,但是他的处理办法一靠压,二靠消耗。
    汲取了失败经验的扶苏,只能拿古代科学和后来的千年历史、器物、制度、文化重新处理这件事。
    扶苏决定从源头开始整治问题。
    作为大秦帝国的皇帝,扶苏手中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可以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做任何事情。
    虽然孔子做得了的事情扶苏做不了。可是孔子做不了的事情,扶苏却做得了。
    让贵族们去学习仁义礼智信,有时候更像是一种约束。
    虽然在张苍看来,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搞阶层固化,是搞家族权力。但是扶苏还是坚持推行让公子们学习经典,并且掌握经典解释权。
    而下一步,就是把道的知识重新下放于民间,把道的知识释放给民。
    这就是开民智的真实目的所在,只有人们重新回到道之中,这样才会拥有真正的德——上德。
    而这就是秦二世文教改革内容之根本所在,核心所指。
    过去提到的东西,始终是下菜的边角料,在帝国内部弘扬道统,顺应天时,利用地利,做人在天地之间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扶苏的文教改革,并不是要做人为的“道德教化”,而是把从上古时代黄帝研究出来的东西,真正是智慧,将其一点一滴教授给民众,使得民拥有智慧。
    聪明不一定能够绝对利益自己,但是智慧却绝对可以利益自己,甚至可以利益更多更广的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