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秋高看山时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国家的管控对中医的发展来说就是束手束脚。
    一门需要医家内观手段来治疗病情的学科,怎么能靠着外力强行使其发展呢。
    所以扶苏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中医队伍建设上把好关。
    作为皇帝,扶苏治国就是去治理人。
    各行各业的坏种都揪出来狠狠收拾一顿,自然行内内部清明。
    扶苏在秦始皇身上学到的经验就是,绝对不要寄托于外物,认为指定某个法令、某个制度,就能把人约束住。
    那是不可能的,向内求,绝对不要向外求。
    任何人,对外界的东西产生了依赖感后,就一定会毁在那份依赖感消失上。
    所以这普及中医,国家要给民众普及的知识就是把最简单的药性、医理由国家指定人亲自检查、汇编成书。
    当然最关键的就是从源头引导起,所以就需要黄帝内经、皇帝外经,将百草药性这些东西用纸质书汇编发放下散播到民间,彻底打破贵族对这些经典、知识的垄断。
    接着就是由国家垄断中医,由国家监管,地方政府控制,再也不让医家成为一个自由发展、自生自灭的行业了。
    管人是大头,只有培育了医术更加精湛的医家,才算是真的让医学下沉,惠及民间。这就需要大功夫。
    可想而知,以后的太学又要扩建,因为秦二世看透了自由二字的本质,失去了自律乃至他律的自由,那就是不负责任。
    这件医药上的大事,到底还是惊动了整个医界。
    当庶民们唤醒鼓舞的时候,那些医家们就开始惴惴不安了。
    他们的本意只是想混口饭吃,没有那么崇高的情怀救死扶伤。又或者说他们喜欢的是那份崇高的名头,而对救死扶伤这件事本身怀有一种排斥感。
    所以在医界很快就刮起了一阵大旋风,很多人开始咒骂秦二世。
    哼哼——这也是扶苏意料之中的事情。
    这说明自己这一步路走对了,打蛇打七寸,如果不是打准了地方,对方也不会反应这么激烈。
    这位年轻的帝王在改革这件事上走的道路,和大臣们想的不一样。
    所有人都以为扶苏上台会大力打击贵族,结果没有,扶苏选择从行业入手,而不从阶层入手。
    当然,某种意义上为广大的百姓阶层服务,由最广大的庶民阶层全体站在扶苏身后,扶苏就已经彻底地打败了腐朽的权贵阶层。
    医学上的改革,也正与最近一段时间扶苏下令让大秦帝国的工匠、博士、炼丹士做微观研究其实是相合的,本质上是把过去那些不能让百姓应用在实际生活之中的智慧挖掘出来。
    过去的知识为贵族垄断,服务于贵族生活,满足的是国家统治者的利益。
    其实从整个商周时代,知识已经开始变味了。
    前面说过这知识的问题,当时也是长篇大论,所以这里就不再多赘述。
    从商周时代开始,人们学习的就是知识了,不是智慧。
    这就导致扶苏要在文教上下功夫的时候,必须要在内容上做出改变。
    医学、科技工业两者已经开始处理了两个,第三个就是这个重大的文教问题。
    人最大的问题,是有意识,却不懂得真正的知识。
    抱着被人改了几千个字的《德道经》念的头头是道,然后一步一个坑,最后把自己坑的没活路。
    而懂了真正的那些知识、所谓的科学,这时候人的智慧就会发现,持正、坚心、向善这些是真道理。
    这就正是儒家礼仪文化和如今的大秦帝国矛盾之所在。
    因为普及儒家那些繁琐的礼仪文化通向百姓,这在根本上已经和长期社会阶层演化为贵族与庶民的社会现实情况不符合。
    庶民们的生活状况变得越来越差,衣食住行勉强维持,家务事都做不完,谁还讲究行礼、行善。
    所以说,从一开始,儒家的经典就注定不会成为给民众编写并且发放广为流布的教材,也不应该成为教化民众的工具。
    因为这个流派存在于世的意义就是为了把人引向更高的层面,这就导致儒家永远都显得有那么一些空洞。
    儒家能够和道家、佛家并列为三大家,说到底都是在追求更高维的世界,而底层的广大百姓们说实话,自己在本维度世界活下去都是个困难,怎么可能会关注这些事情。
    当然这里面还有个人自身业力的原因。
    前面说了医家,科技工业的事情相里车已经在操办了,接下来第三个重头戏。
    二世继位了,终于把纸张制造和印刷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那接下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经过筛选的内容以帝国官府的名义发放给民众。
    可以想象,民众最缺的书籍,又或者说是对民众来说最实用的工具,就是工具书这一类。
    可是在过去的时代,读书那是贵族的事情。贵族们过着养尊处优的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