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这个姑娘,我怎么哪里见过?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咸阳不仅仅有左右这样的兄弟,面对秦二世的政策反对居多。
    让我们来看看左右两兄弟现在都拥有什么吧,兄弟两个当初一起跟着恒阳太子出征,每人都获得爵位。
    他们两兄弟每个人家里都有三十亩田地。
    这是先秦,谈不上什么精耕细作。
    不是后人那般意淫,人们整天窝在田地里锄草,从天亮到天黑。
    一般有这种描写的,多属于无病呻吟的文人,他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所以这个时候越是要写的惨,越能让自己得到大家的拥戴。
    总而言之,这两兄弟,靠着家里两匹马,骡子,一头牛,先进的生产工具。春天该播种的日子,在田地里瞎溜溜一圈,就已经把播种的任务完成了,至于有长者批判他两种地不老实,没有做到该稀疏该密集那是另一回事。
    反正一年能吃多少米,不差这个。
    压根没有那么夸张,反正最长十天就把种子全部种地里,之后就是大把的闲散游玩时间。
    这些地,是固有资产;除了地之外,就是一人一套三进的院子。
    前院、中院、后院,宅子旁边还有果园,树林无数。
    那时候的中国,地广人稀,数不尽的自然资源可以使用。
    越是靠近咸阳的地方,像左和右两兄弟有这样的基本配置,那是合理的。
    除了固定资产,他们两个因为爵位,还能享受一定的禄米发放。
    不过,他们说到底还是没有那么好的出身,相当于从祖父那辈开始白手起家,摆脱了贫穷,可是距离荣华富贵还远得很,至于权力,他们两也从来沾不到边边角角。
    这也就是他们的祖辈、父辈,以身为老秦人为骄傲的根源所在,因为那时候的几代秦王,给了他们这些庶民翻身致富的机会。
    历史这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平日里花里胡哨奇装异服,看的人眼花缭乱;可是只要每次读着读着,总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时候就能自己把历史脸上的脂粉给抹掉了,历史始终都是这个无力反抗的小姑娘啊。
    几千年来,永远都是换汤不换药。
    秦王给他们翻身的机会,从没有权力的穷人变成了家里有很多田地的有产人士。左、右两兄弟的祖父父亲,自然把秦王当成好人!
    人就是这样,对你好就是好人,对你坏就是坏人,反正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定义的。
    祖辈父辈的努力,不仅仅让他们自己吃饱穿暖有固定的房子住,而且他们成功娶到了媳妇,生下了一大堆孩子,并且衣食住行样样打点好,把孩子养大,不让孩子夭折。
    他们祖上那两辈人,都认定了大秦是天下最棒、最强的国家。一种空前的骄傲和自信在大秦男人们的心胸里膨胀。
    同样地,过去左、右两兄弟也觉得扶苏是好人,因为扶苏再差一点,就让他们都能得到更高的爵位,从而成为有权力的人。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
    在五十年前,在大秦立下军功,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能让一家人都出人头地。
    可是二十年前的时候,大秦就已经有了数万个家庭成为中产,进而高产成为更高的阶级,拥有更多。而低产家庭也随之受益。
    爱护子民的秦王,把让国民每个人都享受利益所要付出的代价,转嫁给了天下六国。这就是大秦好战的根本原因所在。不让底层民众去承担发展的代价,改让其他国家底层民众去承担。
    秦国的君王为了某种目的,去爱自己的百姓,而把其他国家的百姓当做牺牲的对象。
    等到左、和右长大,大秦还是选择这个模式,继续把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
    但是不管是谁上台,做后继之君,都已经挽救不了大秦衰败的颓势了。
    因为军功,这tm不保值啊!
    物以稀为贵。
    五十年前,立下军功,那是多么可贵的事情,一千个人里头出一个。
    十里八乡,就你一个人成为了爵,所有人都尊敬,有事请教你,有了好事第一时间,都落你头上。
    同样的五大夫爵,五十年前在社会上享受的地位那是非常高的。
    可是随着军功爵制热度不降,所有人都去追求军功。
    好家伙,原先十里八乡出一个五大夫,一个县城有二十几个君爵。
    五十年后,不用统计也该想到问题变得有多严重了。
    军功――它在贬值啊。
    五十年的时间,大秦发动无数场战役,随后大秦的国土上,遍地都是身负爵位者!
    原先十里八乡就一个人得爵,现在一里地内有五十个爵。
    原先大家都是庶民,出一个爵位,那爵自然高贵。
    现在大家都是爵,不管你再出多少爵,对方都不会觉得爵更高贵。
    一环刀币,五十年前能买一头牛;五十年后,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