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这小王八犊子在锦城的家多得去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你打电话问问气象,在锦城的观山季,全年有多少天能看见雪山。”
    陈向明偏着头一脸困惑的看着他,“啥玩意儿?观山季?”
    卿云嘿嘿笑着,“叔,不知道了吧?嘿嘿,从上个世纪80年代,锦城气象部门就在统计这个数据,从80年代的全年40多次,到01年的18次,逐年下降。”
    他表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而偏偏,他有。
    石室中学的校外实践,又不只是出去玩的,博物馆、气象站他们都去过。
    陈向明嘶了一声,眼睛眨巴眨巴的,而后掐灭了烟,走到窗边摸出了手机。
    “老侯啊,有这么一个事,你们那……”
    不是不信卿云,而是这种事情必须落实。
    半晌,陈向明走回来一脸笑意的将手机放在了茶几上,“算你小子说对了。”
    既然有,那就好说了。
    不过……
    陈向明接着叹了口气,看向了卿云手里的规划,苦笑了一声,“你老实说,叔写的,在你眼里是不是太保守了点?”
    既然要提出这个口号,那么保守估计这个‘观山日’要提高到50天以上的水平。
    这是大气治理的要求,也是对产业快速转型的要求。
    卿云闻言不客气的点了点头,“我理解你们的想法,稳步转型。”
    说完这句话他连连摇头,“叔,但是,时不我待!”
    这份规划的原则性描述,非常契合他的发展,但是最关键的行动步骤上面……
    云帝想说,特么的还不如前世那份那么大胆!
    他上次就知道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这个历史搅屎棍的出现。
    因为他重生后的意外卷入,大感冒提前了半个月在锦城拉向了警报,较前世得到了更为妥善的控制,持续时间并不长,不像前世对锦城经济产生了极其重大的不利影响。
    而他蚂蚁吞象完成了TOP集团的收购,客观上也盘活了锦城当初的烂账,让城市不至于陷入‘技术性破产’的困境。
    产业园的激活,新兴的炎黄集团犹如再造一个厚朴,使得锦城地方主观上没有了前世那种深刻的穷则思变的动力。
    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来之前他便想好了对策。
    面对陈向明的犹豫,卿云果断开口,“叔,渝都可是铆足了劲想要超越锦城的,你想想看,如果锦城不拼命往前跑,会是什么情况?”
    陈向明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本想劝卿云什么‘治大国如烹小鲜’的。
    “您看看现在的禅城和莞城,因为鹏城的存在,他们的发展速度在粤东省排名最后。
    锦城和渝都,两地直线距离270公里,开车不过4个小时。这本身就是不是你虹吸我,就是我虹吸你的局面。
    一旦锦城在这个发展的长跑里掉了队,下场比任何城市都惨!”
    云帝趁热打铁的说着。
    没法子,能让锦城人激动起来的事情不多。
    有两件和渝都相关。
    第一,锦城输给渝都。
    西蜀开会时可以拍桌子怒吼着,举全川之力也要让锦城超过渝都。
    第二,外省人骂渝都。
    锦城人自己骂渝都没事,外地人骂一句,通常会迎来一句‘关你锤子事!’
    反过来,在渝都也一样。
    渝都说,‘两地的口水战,我亲自参与,同时还曾经在发网上发帖过’。
    所以成渝之争,外地人躲远点,看热闹就行,要叽歪,那不得行。
    但是此时,特别是渝都刚刚直辖没几年的时候,成渝之间的恩怨情仇,足以让每一个锦城地方公人都打上鸡血。
    何况,卿云也不觉得自己说错了什么。
    虹吸效应,这是跑不掉的。
    陈向明脸色变幻了多次,而后重重的拍了拍桌子,吐出一口浊气,
    “输谁,特么的也不能输渝都!小卿,你说,我改!”
    云帝笑了笑,“其实也简单,重点就是对污染企业提标改造。”
    陈向明闻言愣了一下,“不用搬?”
    卿云摇了摇头,“重污染的需要搬迁,但可控的,可以保留。”
    站在后世看锦城这20年的发展,锦城城建过程中不是没有犯过错的,甚至还有致命性错误的时候。
    但为什么锦城的城市排名可以逐年攀升?
    只是说,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所有的城市是在拼谁犯的错误少。
    还在锦城有个好处就是,从来不会短视,一个规划下去可以20年不动摇的走下去,没怎么折腾过。
    而在后世盘点锦城这段时间里犯的错,最大的便是工业企业一刀切的搬迁,造成了锦城主城区的产业空心化。
    想到这里,他继续说着,“叔,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才是城市兴旺的根本。”
    陈向明揉了揉鼻翼,闭上了眼睛,“你继续说。”
    云帝嘿嘿一笑,“产城一体,打破锦城现有的城市圈层界限,不要人为的将新兴产业的工业区与城区割裂开来。
    比如电子类,本身没有什么污染,没有远离城区的必要。完全可以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
    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
    锦城的初期规划一直是产城分离。
    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超大城市,都是靠近沿海或者有着水系发达的内河运输通达大海的,这是海运便利的地利因素。
    唯一的例外,就是锦城。
    作为一个建立在远离海岸上千公里、无内河运输且公路运输也拉胯的特大城市,锦城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自己摸索和探索。
    群山环绕的千里平原沃土,盆地的地利让锦城成为了内陆特大城市,但也给锦城发展产业带来了最大的不利。
    盆地的地形气候让污染无法得到快速的稀释,反而会加重聚集在盆地的上空。
    于是,为了宜居,锦城在90年代便开始进行了产业外迁。
    但这就实际造成了主城区的空心化。
    而王志纲提出的‘休闲安逸之都’的理念,客观上催化了这一进程。
    回到这个时间点上,卿云当然要纠正这个偏向。
    不是只有外迁一条路的。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