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完美的艺术品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两位大导演合作贡献出了一部近乎完美的作品,故事、表演、画面,无一不精,这是本届戛纳电影节最出色的珍宝。”
    ——法国《电影手册》
    “《夕阳》从多个维度徐徐展开一对老年夫妇的生活图景,它把生命最本来的面目呈现给观众。
    我们对爱情的憧憬,往往来自于它闪耀的一面,然而柴米油盐、生老病死才是它的常态。
    《夕阳》在爱的表达上,克制但深入,让人观看时完全沉浸其中,这是一部经典之作。”
    ——英国《视与听》
    “chen的故事,加上张一谋的镜头与画面,这两人的合作,是对于电影的补完和升华,《夕阳》值得一个金棕榈。”
    ——意大利《共和报》
    “……”
    随着电影节接近结束,《夕阳》的评价还在逐渐走高。
    尤其专业人士和影评人们,他们对电影不吝夸奖之词。
    说夸奖都谦虚了,一些报道上的说辞,有时甚至让陈麟风觉得,这些人是不是中邪了。
    吹得让他都有点脸红。
    这一点就是陈麟风不懂了,他从粗剪一直跟着后期,对电影完全脱敏,已经不能很好的识别其质量有多高了。
    这一点所有创作者都一样。
    可能换做是别人的作品,很轻易就能分辨出好坏。
    但自己创作的,就很容易失误,有时候甚至会产生低级失误。
    《夕阳》这部作品,虽然不是陈麟风原创。
    但他本身在写剧本和拆解剧本的时候,将电影研究的太透了。
    所以也会有些评价失真。
    就像写一个字多了,会渐渐认不出来一样。
    要知道,《夕阳》本身的底子,可是前世的金棕榈作品《爱》,本来质量就很高。
    再经过国师的镜头和画面加持,就相当于跑进10秒的百米名将,又提升了一点点。
    不要小瞧这一点。
    多这一点,就是质的提升。
    就从经典佳作,升华为了电影艺术。
    用那些媒体的话说就是——“完美之作”。
    当然,这样的评价肯定是有些夸张的。
    但这很明显表现出,这些影评人和专业人士在看过电影后,那种激动心情。
    也因此,越是到后来,经过不断地讨论和评析,电影的评价反而愈是在升高。
    甚至有人喊出了“如果《夕阳》不拿金棕榈,就是黑幕”这样的话。
    陈麟风联同皮特,确实有在暗地里推波助澜。
    但上述这话,绝对跟他们没关系。
    只能说,声势真的已经铺开,自有大儒辩经了属于是。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戛纳电影节的诸位评委聚集在一起,要进行最后的投票。
    最后时刻的这场投票,需要所有评委封闭外界消息。
    然后将所有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再看一遍,统一投票。
    其实现场的评委们,基本上都已经看过这些电影。
    但再看一遍的目的,就是引发众人的讨论,让评委们充分的交换意见。
    随后投票的时候,就不会过于混乱。
    然而这个过程,对于能说且强硬的评委很有利,尤其是当某评委对心仪作品极度推崇的时候,吵架就很容易得胜。
    舒琪看了眼伊莎贝尔于佩尔,这个女人就是出了名的强硬。
    之前大家也偶尔有过交流,其言行充分证实了传言不虚。
    只是不知为什么,今晚伊莎贝尔显得有些沉默。
    播放到《白丝带》这部电影的时候,她几乎没怎么说话。
    舒琪想到最近一直盛传的,伊莎贝尔和哈内克导演的新闻报道。
    她脸上出现恍然之色。
    原来如此,这是在……避嫌?
    其他评委也注意到这不寻常的情况,有的甚至在小声窃窃私语。
    “于佩尔竟然也会退缩吗?”
    “是啊,我以为她根本不会在意这些新闻。”
    “……”
    伊莎贝尔咬了咬牙,还是没有吭声。
    她快恨死那些乱说话的媒体了,平空给她泼脏水。
    但碍于电影节官方的要求,她不得不收着点。
    投票,可以。
    但想要发挥评审团主席的优势,来给恩师拉票,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她也只能沉默不语。
    不过好在《白丝带》的媒体评分不低,众位评委的评价其实也不算差。
    还是有3位评委表示认可的。
    其他人呢?
    你们的艺术审美在哪里?
    就看不出这部电影的优秀之处吗?
    伊莎贝尔急得不行,可又不能说什么,只能在心里痛骂,真是要憋屈死了。
    轮到另一部场刊评分超过3的《预言者》,其和《白色带》相近,都是属于《夕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