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贵族,他们的心中并没有贵族。”
叶东一愣,脱口问道:“那他们心里有什么?”
“我。”
“你?”
青凤淡淡一笑:“我。”
看着那略带期许的目光,叶东瞬间领悟:“是‘我’!”
青凤笑了,那一笑,如同绚烂的烟花绽放于叶东的眼前。不过叶东却正为刚刚的“我”而陷入深思。
“我”,这个字代表了自己的意思。
有一种语言心理的分析,说一个人常常将“我”字挂在嘴边,一段话里多次强调“我”,那么那个人的性格做也是极度自我中心化。用简洁的语言来说,就是自私。
不过,叶东却觉得,万物没有不自私的,尤其是人。
没有一个人是不自私的。
那些对着别人咆哮、指责、谩骂“你怎么这么自私”的人,实际上,他们才是最自私的人。
因为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做出的选择,说出的话都在受到那个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的世界观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你怎么这么自私”的这句话之前或是之后总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你怎么都不考虑一下我(别人)的感受”。
这两句话就像一个畸形的连体婴儿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你怎么可以这么自私,甚至都不考虑一下我的感受。”
首先,他们为什么要对我们说这种话?我们做错了什么让他们这么愤怒?
因为,我们做了一件对我们自己有利,却对说话的人不一定有利的事情,而受到利益损失的一方就会跳出来把上面的话咆哮一遍,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羞愧,贬低我们人格的同时抬高他自己的价值。同时,他也在捍卫自己的利益,他其实是在对你说:“听着,小子,我不管你伤害了谁,但你不该把主意打到我的头上来,你以为老子我是好惹的吗?你怎么这么自私,你怎么都不考虑一下我的利益?”
好吧,我为什么要考虑你的利益?
你如果不自私,你又在生什么气?
你生气是因为我没有把你放在第一位,既然你都要求我把你放在第一位,那么请问,是谁自私,到底是谁自私?!
所以,下次,如果,还有人对着我们说“你怎么这么自私”时,我们可以直接竖起中指,同时说一声:“去你.妈的。”
人,首先是考虑到自己,然后才会考虑到别人。
无人不自私。
那些伟人,那些圣人,他们遇到问题,第一个要问的是谁?
是“我”,是他自己。
然后,他才会去问别人。
至于问谁?这还是要取决于自己的决定。
孔子问道于老子,但他怎么知道老子的见解就一定是正确的呢?
谁告诉他老子对道的理解就是正确的,唯一的,真正的真理呢?
没有人,有的,只有他自己。
人,只会先问自己,然后让自己决定去问谁。然后,自己决定该相信哪些,不去相信哪些。
世界上最畅销的书当属《圣经》。销售范围遍布全球,哪怕连饥荒与死亡都不愿意跋涉而去的边缘地带都可以买到它,销量更是不用说,翻版重新印刷多达上百万次。
在叶东看来,这本书唯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他的自私。
十戒第一条:除我之外,不可以有别的神。
整个十字军的东征,与其说是奉神的名义,倒不如说神给了国王灵感。既然天上的神都这么说了,那么地上的王为什么不按神说的办呢?杀过去,把好的东西都带回来。
至于其他的,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你说和平,我说战争,每个人都在自私的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选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会有人跳出来说:“你怎么这么自私!”
上帝啊,连毫无思想的太阳都知道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一个太阳系,那么人类怎么还可以这样寡廉鲜耻的跳出来指责别人自私。
人,无有不自私的。
当然,自私并非完全的贬义词。凡事都有两面性。
就好比迷信,一提起迷信这个词,人类就想到神像,想到神鬼,想到香烛。
实际上,迷信这个词的本意就是指过度的相信某些事情。
就此而言,过度的相信科学可以解释一切不能理解的事物,还固执的认为之所以科学解释不了是因为发展的水平不够,这就是迷信迷信科学!
而自私也一样。
一想到自私,人们就想到坏的地方去。
而实在上,自私也有两面性。
就拿叶东最喜欢的英雄岳飞来说。
精忠报国!
这是他的人生观,为了这四个字,他可以忍受一切不能忍受的东西。有人说,精忠报国很好啊,大公无私啊!
恰恰相反,这证明了岳飞很自私!
精忠报国,他拿什么报?!
他拿他自己去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