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道:
“父亲,孩儿确实不解,要知道,天子亲自发起如此檄文,犹如五雷轰顶,怕是我曹家会人人喊打喊杀啊。”
曹丕此时对曹操还是非常尊敬的。
曹操听着曹丕问话,倒是笑道:
“不笑,还能哭不成?丕儿,当时父亲杀董贵人时候,便明白父亲必须这么做,必须狠心。皇室不成器啊,如灵帝,再比如灵帝之前的天子,皆是昏庸之辈,大汉诸侯遍地都具有野心,父亲若是不下狠心,从天子手中夺权,怕是当初天子在长安,在洛阳,便被郭汜、李榷等之流杀死了,甚至大汉都会亡了。”
曹操一边对曹丕说着,目光却是看向了荀彧。
与其说是在对曹丕说。
倒不如,曹操是在对荀彧说。
天子檄文传来,曹操自是明白自己在天下怕是喊打喊杀了。
但是,曹操清楚的知道,内部不能乱。
而他需要稳住的就是荀彧。
曹操自然知道荀彧是倾向效忠汉室的。
果然,在曹操话音落下后,一旁一直不发一言的荀彧面色稍微松动些许。
荀彧微微犹豫,还是对曹操拱手道:
“司空有为汉之心,彧欣喜百内,只是,若有一天,天下间只有司空与汉室宗亲刘武两军对垒,司空可愿率众投靠朝廷?”
荀彧问了这话后,只感觉自己全身精力都被掏空了,一双眼睛死死盯着曹操。
荀彧等着曹操回复。
荀彧对曹操提出这个问题,却是蕴含了多重复杂的原因和考量。
他荀彧出身东汉名门,家族世代为官,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对于汉室的忠诚是根深蒂固的,复兴汉室是他毕生的目标和信念。因此,他在与曹操的对话中,保持着对汉室正统的维护态度。他询问曹操是否愿意率众投靠朝廷,实际上是在试探曹操对汉室的态度,以及曹操是否有意取代汉室。
其实,一直以来,他荀彧对曹操一直是有期许与疑虑的。
他投靠曹操,并非盲目跟从,而是基于当初他对曹操能力的认可和对曹操初衷的理解。
他相信曹操有能力平定天下,匡扶汉室。
然而,随着曹操势力的不断壮大,荀彧也逐渐感受到了曹操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他担心曹操最终会走上篡汉自立的道路。
因此在天子檄文传来,他只感觉如遭雷击,他通过这个问题来试探曹操的真实想法。
身为当世顶级谋臣,荀彧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着深刻的洞察。他意识到,随着曹操势力的扩张,汉室宗亲刘武定可能会成为曹操的劲敌。
他询问曹操是否愿意率众投靠朝廷,实际上是在为未来做打算了。
如果曹操能够保持对汉室的忠诚,那么,一切皆好。
而如果曹操有意篡汉,那么这是荀彧不能接受的。
大厅内,荀彧在提出这个问题时,心中已经充满了无奈了。
曹操听着荀彧的话,也是一怔。
他没有想到荀彧竟然问的如此直接。
不过,曹操并没有回避,而是看着荀彧,突然笑道:
“文若,你就真的那么确定这刘武,忠诚天子,忠诚皇室吗?你说这刘武,会不会和提出恢复州牧制度的刘焉一样?”
“这?!”荀彧猛地听到曹操把刘武比做刘焉,面色瞬变,脸色也阴沉了下来。
距离刘焉提出恢复州牧制度,已经过去十几年了,现在回头看去,当初刘焉提出恢复州牧制度行为,简直就是让大汉处于面临灭国的边缘了。
州牧制度的恢复导致地方权力急剧膨胀,州牧成为地方实际的领导者,集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严重削弱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
地方财政税收逐渐脱离朝廷,国库日益困难。
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州牧在地方上拥有几乎独立的权力,开始招兵买马、扩张势力,演变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从目前来看,刘焉提出恢复州牧制度为大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地方诸侯势力的崛起、朝廷天子流亡,若非刘武横空出世,怕是天子依旧在被软禁。
而这些,都与当初刘焉提出恢复州牧制度脱不开关系。
而刘焉倒是好,提出了恢复州牧制度后,成为益州牧,割据一方,虽然明面上看,其是汉室宗亲,大汉柱石,但真是乱臣贼子也不为过。
如今听着曹操把刘武比做刘焉,荀彧一时间也说不出话了。
“文若啊,你且放心,操定扫除群雄,迎接天子回归帝都洛阳!”曹操见荀彧面色阴晴不定起来,知道荀彧的心又定了下来,对荀彧说道。
“诺!”荀彧深吸一口气,对曹操拱手。
就现在,荀彧依旧相信曹操有匡扶汉室之志,并且也拥有匡扶汉室之能。
曹操松了一口气,不过目光又放在了檄文上,眉头紧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