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俩老师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陵翁主会不会醒悟,刘据已经不在意。
    倒是之后几天,朝堂上对诸侯王谋逆一案的审判,委实让刘据大开眼界。
    廷尉张汤从淮南王宫中的密信着手,顺藤摸瓜,逮捕了数千地方官吏、豪强。
    以及。
    最引人注目的皇帝近臣,中散大夫庄助。
    人入了廷尉大狱,又证据确凿,张汤的操作就来了,非常直接,狠辣。
    朝会上,廷尉当众上奏:
    “岸头侯张次公,与淮南王女奸,行刺太子,以下犯上,应诛族!”
    “中散大夫庄助,身为近臣,出入宫廷,然私交诸侯,收受财货,意图不轨,应弃市!”
    “协同淮南王举兵谋反之官吏、豪强、宾客,一律应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最后。
    张汤不愧于头铁…铁面无私的称号,又道:“淮南王、衡山王反意昭然,当除国,处死!”
    通篇下来,基本上可以用三个字概括:
    杀杀杀!
    前几位,诸如张次公、庄助者,既然臣子请了,那皇帝也就挥手允了。
    可对后两位,皇帝说:
    “毕竟是皇室宗亲,朕不忍牵连,着诸王、列候与丞相商议处置吧。”
    然后。
    商议期间,丞相公孙弘就说:
    “淮南王欺世盗名,阴结宾客,拊循百姓,谋反之罪确凿,当诛!”
    很好,有了带头的,风向就清晰了。
    赵王刘彭祖上疏:“淮南王安荧惑百姓,背弃宗庙,扰乱天下,理应诛杀不赦!”
    胶西王刘端、平阳侯曹襄一干人等。
    皆附议。
    罪名定下后,丞相、廷尉便联名上奏,将众望所归的结论,告知了皇帝陛下。
    据说陛下犹豫再三,痛心疾首,最终只能无奈命宗正,手持符节,前去淮南国审判……
    也就是在第二日。
    牢狱中的刘陵、陵翁主,畏罪自杀!
    至于她是主动自杀、还是被动自杀,那便无人知晓了。
    事情到这一步,完了?
    不!
    罪名前脚定下,后脚廷尉张汤又连上两道奏疏,请设左官律、附益法。
    不经朝廷派任,私仕于诸侯者,犯左官罪。
    重者当弃市!
    汉以右为尊,称呼在诸侯王手下当差的官员为左官,既是人格上的贬低,又要涉嫌罪责。
    不得不说,还是法家人会玩……
    附益法,朝廷大臣结交诸侯,收受财货者,为附益,重者依旧弃市!
    弃市。
    文雅点解释,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通俗来讲,就是类似后世的菜市口砍头。
    张汤的上奏,有利于国,陛下自无不允,不仅允了,还公开表示,廷尉忠于王事,实乃朕之肱股!
    就这样,一套连招打出来。
    谋逆的淮南王被诛,连带着其他诸侯王也一起被连消带打,朝廷权威更胜一筹。
    再回首。
    看似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连招里,其中皇帝陛下做了什么呢?
    无非就是于心不忍、无奈允之、朕之肱股,寥寥几句话而已……
    步入八月。
    长安暑气渐消,但仍有余威。
    朝堂上纷纷扰扰,好不热闹,加之皇帝近期频频召见军中将领,又添几分喧嚣。
    便是在这百忙之中,皇帝依旧抽空,在后宫做了些其他安排。
    ……
    “这次我儿也算因祸得福,你父皇见你上次遇刺沉着冷静,特地提前定了太傅、少傅。”
    椒房殿。
    皇后卫子夫一边给刘据拉平衣角,整理袍服,一边耳提面命。
    “母后打听了,太傅是前沛郡太守,还未返回长安,可少傅武强侯一会儿就到。”
    “武强侯庄青翟是开国勋贵之后,还曾担任过御史大夫,身份、履历都是顶尖。”
    “初次见面,你定要留个好印象!”
    “嘿,听见没有?”
    卫子夫用力勒了勒衣襟,佯作恼怒,本就在认真听的刘据只好连连点头,给予更积极的反馈。
    “嗯嗯,母后放心!”
    见状,卫子夫这才作罢,继续叮嘱。
    也不怪皇后格外重视,一来,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二来,她知道,自己儿子又要多两个重要帮手!
    如今这个时代,师者,拥有崇高的地位。
    儒家有天地君亲师,杂家有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
    无论走到哪儿,都讲究尊师重道。
    而当某个老师的学生是太子时,情况就要再复杂一点了,也就是刚提的第二点——
    单纯的师生情谊中,会掺杂人身依附关系!
    此类依附。
    并非学生依附老师,而是老师依附弟子。
    老师的命运,将会随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