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长安的歌谣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日,上午。
    「启禀李帅,昨日大战,我军共斩敌步丶骑三万三千馀人,俘敌一万七千三百馀人。吐蕃的甲骑具装,几乎全军覆没。」
    「获得吐蕃完好的战马三万馀匹。铁甲丶兵器丶弓箭数以万计……」
    高适统计完斩获后,向李瑄禀告道。
    然后又伤心地向李瑄汇报:「我四镇边军阵亡三千七百人,伤病三千一百人。白兰羌丶洮阳吐谷浑丶河西诸胡骑阵亡三千二百人,伤病两千馀人,其中大部分是白兰羌的伤亡。」
    正面冲锋,哪怕李瑄连斩十八猛将,以摧拉枯朽之势获得胜利,也产生较大伤亡,吐蕃骑兵最后突围的时候,也是不要命的。
    但作为奠定胜利的一战,李瑄忍痛接受。
    连他的亲卫,身披内外甲,都阵亡三十多人,伤二十多人。
    「将将士们的尸体收拢,登记其姓名丶家乡。让后勤队伍运回河湟安葬,刘判官主持葬礼。那些白兰羌丶河西胡骑丶洮阳吐谷浑的兵马,也一并带到河湟安葬。」
    「战功要仔细统计,核准!不得遗漏,不得谎报,违者军法从事。」
    「俘虏为全军共分的军功,人人有份!」
    李瑄用低沉的语气,向高适吩咐。
    在乱战之中,战功统计是比较困难的。
    除了被射死的吐蕃士兵。
    一个士兵斩杀几人,心里是有数的。
    大部分参战的骑兵负责围追堵截,都没有斩获,有的错马后,没有将敌人击下马。
    当然了,如哥舒翰丶张兴丶荔非元礼这样的猛将,杀死几人,不一定记得。
    李瑄就知道他砍死了吐蕃的十八猛将,至于捶死的其他百夫长丶大五百丶小喽罗,他也记不清了。
    但只要士兵将自己的杀敌数上报以后,没有超过总杀敌数,就算正确的。
    如果超过,必要细查。
    因为战死的士兵,也有杀敌。
    之所以让全军共分俘虏之功,是因为李瑄觉得能将吐蕃截住,离不开任何一个士兵,包括没怎麽参战的诸军步兵。
    「遵命!属下等人一定严加核查!」
    高适领命道。
    「派遣步兵,将俘虏押送到赤水城营寨看管!」
    李瑄不想这些吐蕃俘虏碍事,准备将他们挪远一点。
    加上伏俟城的俘虏,共两万馀,将来为青海九曲的建设添砖加瓦。
    九曲已经有不少吐蕃百姓,从事耕种丶畜牧丶冶铁丶工匠。
    李瑄不认为「武士」有很强的国家概念,没有读过书,又是许多部落组成的民族。家国大义,比不上一口饱饭。
    「把吐蕃号称最勇猛的十八大猛将的脑袋砍下来,送到大非岭的吐蕃驻地,他们人心不齐,可以利用!」
    李瑄让荔非元礼去做这件事情。
    「遵命!」
    荔非元礼领命。
    唐军在接下来的时间,天天都有马肉吃。
    虽然马肉不如羊肉鲜嫩,牛肉美味,但几乎无限量的供应,唐军吃得很开心。
    这一战双方死去的战马有上万匹,寒冬腊月,唐军几乎不用再担心粮食问题。
    李瑄令人优先处理那些马的内脏。
    这虽然不好吃,但李瑄知道士兵多吃动物内脏有好处。
    ……
    唐军的营垒挪到吐蕃营寨五里的时候,吐蕃内部已经炸锅。
    因为李瑄连斩尚多热尔丶琛巴勒丶囊措等十八猛将的消息,经过一夜发酵,传遍每一个士兵的耳中。
    如果全部死在乱阵之中就算了,可都被李瑄独斩。
    李瑄本就是吐蕃人心中的梦魇,经此一役,吐蕃从奴隶到武士,皆认为李瑄是天神下凡,难以战胜。
    以至于整个军中人心惶惶。
    尺带珠丹和贵族们看在眼里,沉默不语。
    他们令麾下严加防范的时候,不时仰望苍穹……
    大非岭,驻扎着吐蕃的吐谷浑丶通颊丶党项丶象雄等部的步兵,还有五千吐蕃武士,一万吐蕃奴隶。
    他们知道昨日的大战,也知道惨败的消息,只是不知被造神的十八猛将如何。
    现在他们知道了,整整齐齐的十八颗脑袋,被摆在他们的面前。
    这可是吐蕃最勇猛的十八个人。
    那个尚多热尔,是号称能与大唐名将王忠嗣一战的猛将。
    携带这些猛将头颅上山的吐蕃俘虏,还告诉他们唐军俘虏了快两万武士,这些猛将都是大唐元帅李瑄亲自手刃。
    吐蕃附属诸部,内心被不断冲击,士气低落到极致,悲观弥漫山岗。
    吐谷浑部的普通士兵,已经打起歪心思,他们没有忘记贵族和吐蕃联合起来对他们的剥削。
    九曲吐谷浑投靠大唐,据说过得很滋润。
    他们也想效仿……
    ……
    长安。
    「将军不及冠,披甲入长安……」
    「瑄玉成大器,登黄天为祭……」
    青海丶大非川的战斗如火如荼,长安城的坊市内,不断有歌谣传出。
    很平常的俗语短句,却能让长安的平民百姓,都联想到一个人。
    大唐英雄李将军!
    而且其中的寓意,可谓用心险恶。
    有的以李瑄年少统兵三十万为切入点。
    暗指将来李瑄将率兵进入长安,发动叛乱。
    有的以李瑄的名字为切入点。
    因为「瑄」是祭祀天地的玉壁,而天子祭祀天地。
    好似有一双大手在推动一般,短短时间,关于李瑄的歌谣,传遍长安,家喻户晓。
    这种情况下,高力士心知是有人要陷害李瑄。
    故不让消息传入兴庆宫。
    只要宫人侍卫不议论,李隆基就不会知道。
    高力士是一个非常清醒的臣子,许多灾祸他很早就有顾虑,只是怕李隆基生气,不敢吐露真言。
    与吐蕃的决战,一定在关键时刻,眼看已经十一月,谣言四起。
    高力士不能让圣人对李瑄产生怀疑。
    ……
    十一月中旬,右骁卫兵曹柳绩状告岳父杜有邻「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
    柳绩作为杜有邻的女婿,这番话自然被人当真了,认为柳绩大义灭亲。
    而杜有邻的另一个女儿,被李亨纳为良娣。
    所以,妄称图谶,交构东宫的罪名完全成立。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