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今後必为良相,又兼两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府又能名利双收。
    盐是国之根本,这一条「官商分利」的改革,哪怕唐朝灭亡也在使用。
    前提是地方官吏清廉,别耍什麽心眼。
    李隆基听李瑄详细解释,这才微微点头。
    「改革漕运这一点倒是不错,提高造船价格,组建漕兵,保护黄河及其运河航道,限制地方官吏对漕运的贪腐……但是这改革常平法,七郎细致讲解一下?」
    李瑄对漕运的改革方法很满意,他知道漕运贪腐严重,漕兵既可以震慑贼匪,又能震慑地方官,扼制贪腐。
    随即,李瑄将常平法的改革细致地讲解给李隆基。
    类似于常平盐仓。
    京畿道丶都畿道丶河南道丶淮南道丶江南东西道丶山南东西道这些地区是盛唐商品交易频繁的地方。
    为了充分发挥常平的营利效能,朝廷可以对开元年间颁布的常平法作两点改进。
    其一朝廷直接经营常平业务。开元以来的常平法,具体业务是由各郡县自办,由于时局的动乱和市场消息的闭塞,各郡县常平赢利有限。
    李瑄建议朝廷派遣专官专理各郡县的常平仓,由朝廷选择一大臣,加以权职,统一指挥。
    适当情况下,还可以调遣一些其他力量,这样就可以减少了常平业务的中间环节,加快了常平商品的周转速度,加上市场情报及时掌握,因而大大增加了常平之利。
    其二扩大常平品种。传统的常平项自是米丶粟丶豆之类的粮食品种,这是被常平仓具有调节粮价的一面作用所规定的。想要发挥常平营利的作用,自然要把常平品种由粮食扩大,尽可能的将所有的粮食,各种酒丶茶叶丝绸丶瓷器丶铁器,各地的生活用品。
    如果能常平百货,只要政局稳定,繁荣是必然的。
    当然,以天宝年间的官场,必然会出现贪腐常平百货的情况。
    需要杀一儆百,震慑那些贪官污吏,才能保证朝廷大的获利。
    「这是大工程啊!」
    李隆基眼睛一亮,如果完成不单单是获得税收,大唐一定变得更加繁荣。
    然后李隆基又看另外几个理财之法,李隆基虽不确定能否赚到钱,但理念很好,都可以试验一番。
    「七郎真大才也!可惜现在有更重要的战事等待七郎。不然一定为七郎加三十个理财使职,完成改革!」
    这些理财策略由李瑄提出,却不能由李瑄执行,李隆基觉得挺遗憾的。
    在李隆基心中,什麽都比不上开疆扩土重要。
    「左相曾经为户部尚书,精通理财。在盛世之下,英雄们仰慕圣人的英明,所以朝堂人才济济。选拔贤良,一定可以完成!」
    李瑄笑着说道。
    主要是先让李隆基多挣一点钱,以后他再想办法整治。
    其实李瑄一直诟病「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这是阻碍长安丶洛阳更繁华的因素之一。
    而且这个时代长安严重「人口过载」,很多苦累都转嫁在关中百姓身上。
    特别是旱涝灾害的时候,京畿之地竟出现「路有冻死骨」的现象。
    即便开通广运潭,李瑄依然觉得有些不够,每天两京古道的官车不绝于路,运送的都是粮食等物品。
    但这些李瑄暂时改变不了。
    「好好干吧!将来七郎必成良相!」
    李隆基逐渐发现李瑄军事外的才华,心想着李林甫老了以后,后继有人了。
    与李隆基商讨好理财策略后,下午随李隆基一起宴乐。
    李瑄上前弹奏一曲琵琶,让李隆基直夸李瑄的技艺长进。
    杨玉环也不断鼓掌,看李瑄的眼神非同一般。
    「圣人,臣回长安已经月余,希望能早日回到河陇,整训军队,以应战吐蕃。」
    宴乐结束,李瑄向李隆基奏请道。
    计划九月作战,现已没有多久时间。
    「再过半月,准你回去。」
    李隆基摆了摆手,对李瑄说道。
    他还想李瑄陪他多玩几天。
    「臣遵旨!」
    李瑄没有多说,能尽快回去就行。
    接下来几日的早朝,都在议论李瑄提出的几项理财改革!
    大臣们隐隐发现,这些改革有诸多扼制贪官的策略,对不贪欲的人倒是无所谓。
    但大唐的贪官明显不少,贪多少,就看良心够不够黑。
    虽然损害贪官的利益,但理论来说,确实可以理财,又不会伤害到百姓。
    当理财战略确定后,李隆基又让李瑄兼职河西盐铁使,陇右盐铁使。
    原本兼任这些官职的官吏,都被调回长安。
    又加两使。
    而且这两使都有实权,可以有佐吏。
    原来这些使职的僚属,肯定会缺失一些,李瑄能任命新判官丶佐吏。
    让李瑄失望的是,李隆基依旧没给他河西丶陇右采访使的权力。
    他记得历史上哥舒翰成为两镇节度时,立刻就兼任采访使。
    李瑄也没有太过灰心,现在有支度使丶盐铁使,已经可以钳制许多河西丶陇右的官吏,去找他们的麻烦。
    他明白李隆基加这两个职位,是想看看他对盐铁的改革。
    一系列举动后,朝野大臣再次对李瑄刮目相看。
    又加权使,他们已经麻木了,这样的尊贵,什麽时候才是极限呢?
    李林甫默然。
    他得知那些理财之策是李瑄一人所献,也感到吃惊。
    圣人这几年喜能理财的大臣,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李瑄每每投其所好,都恰到好处。
    李林甫现在面对李瑄,除非有真正能伤害李瑄的证据,不然不会轻易下手。
    他还是以对付太子为主。
    他觉得可以从朔方丶河东节度使王忠嗣身上找点破绽。
    毕竟王忠嗣与太子李亨一起长大,私下称太子为「兄」。
    虽然王忠嗣忠的是国家,但得圣人不怀疑才行。
    他会选择李瑄不在长安,且时机成熟的时候动手,以免李瑄坏他大事。
    王忠嗣有入相之势,必然在入相之前,入相以后想动手就迟了。
    五月十日,李瑄以终南山寻道丶并为圣人祈福为由,向李隆基请假几日,前往终南山。
    李隆基欣然同意。
    李瑄准备在终南山拜访一下谋士李泌。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