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大唐的地图,李林甫入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关于奏功的奏摺,没什麽好谈论的。
    大战完毕,必奏将士功勋,此亘古不变。
    在李隆基的思维中,盛世是开疆拓土的时代。
    重赏将士,才能使将士卖命。
    等明日朝会,他会让宰相和兵部拟订提拔。对于将士的赏赐,也会向敲定。
    李瑄将运送二百多车金银珠宝回长安,朝廷付出一些绢钱赏赐将士,还能馀下大半。
    倒是英雄勋章的获得者,李隆基多看几眼。
    这些将领中,他基本都熟识,哪怕是哥舒翰这种新秀将领,他也在上次的贺表上见到过。
    王难得斩杀尺带珠丹儿子的时候,李隆基召见。
    李瑄曾为南霁云写下「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使李隆基记住南霁云,上一次九曲之战,南霁云斩吐蕃元帅,被封为大将军。
    按照规定,这些将领都要到兴庆殿前,接受圣人颁布的英雄勋章。
    同时,李隆基会立刻让名匠打造勇士勋章和跳荡勋章,送到河陇。
    最后是李瑄提出的青海发展计划。
    李瑄将新开拓的区域,除苏毗国外,分为青海丶积石丶柏海三郡。
    其中青海郡最大,堪称大唐第一郡,管理的胡人数量众多。
    青海郡的精华在青海的周围,水草丰富的牧场,肥沃的土地,能养活众多人。
    李隆基记得曾经杨广在青海一带设立四个郡。
    但那些郡都昙花一现。
    青海是一个整体,或许以李瑄的布置,对青海地区的发展更有利。
    积石郡和柏海郡的设立也没问题,直接设郡,确立版图。比羁縻州更为妥善。
    赤水军功成身退,需调回河西,震慑回纥,随时出兵西域。
    大斗军北上休屠泽,敲打一下回纥。
    陇右诸军战线向高原移动,新治所为伏俟城,也符合李隆基的心意,边军就该如此,为他镇守边地。
    李瑄新建神策丶绥戎丶定戎三军,坐镇两道和黄河源头,李隆基没觉得什麽不对。
    因为李瑄将军队的调防介绍得明明白白,一个陇右军,要震慑吐蕃丶白兰羌丶吐谷浑丶通颊丶党项丶苏毗,兵力难免不够。
    神策军一万五千人,马匹一万。绥戎军七千人,马匹两千。定戎军五千人,马匹一千。
    一共增加两万七千人。
    这麽多胡人部落,可以轻易供养这支军队。
    陇右现有神策丶临洮丶河源丶白水丶安人丶振威丶威戎丶莫门丶临蕃丶积石丶武宁丶宁边丶威胜丶金天丶绥戎丶定戎等大中小十六军,绥和丶合川丶平夷三守捉。
    三军建成后,陇右的兵马依旧有十一万馀。
    这一日,李隆基又捧着《大非川破吐蕃丶擒赞普书》看一遍,爱不释手。
    ……
    翌日早朝,李隆基正式宣告大非川之战的胜利。
    「啪啪……」
    文武大臣不管出于什麽心理,击笏不绝。
    直到李隆基抬手,方才停止。
    紧接着,李隆基令人将地图拿到兴庆殿上,文武大臣们一起观看。
    根据李瑄送到长安的羊皮卷,黄河的具体位置,也被在地图上标出。
    包括这一次大非川之战将大唐疆域推至哪里。
    这些疆域内的部落,都有标注。
    大臣们观看地图,能清晰感受到李瑄开疆扩土的程度,一个个在朝堂上发出惊叹,窃窃私语。
    「李大夫真英伟也,一战拓地千里。」
    「是啊!这大山大河,尽入我大唐囊中,卫霍也做不到这样的事情啊!」
    「黄河的源头原来是这里,李大夫在柏海擒尺带珠丹,已深入雪域。据说李大夫又是在大雪纷飞中作战,那等场景,何其壮观……」
    「神勇无双!现李大夫年轻,今后必还有功勋,百年之后,在太公尚父庙,成为主祭都不为过。」
    「李大夫眼光独到,他占领的地方,正好扼制巴颜喀拉山口,香日德高地,还有柏海居中,随时支援两地。」
    「有此一战,吐蕃必不敢再挑衅我大唐……」
    ……
    李瑄的老朋友李林甫只是看着地图,一语不发。
    这功勋卓着,让李林甫这个文臣看了都羡慕。
    更羡慕李适之那个老匹夫有李瑄这样的儿子。
    三年前的信誓旦旦,现在面对李瑄,有些失去自信。他不知道用什麽方法,才能将李瑄扳倒。
    他仿佛几年前就坐在偃月堂苦思冥想,而今年偃月堂的花树再次绽放。
    这几年光阴岁月,他明明是宰相,也做出几件大事,却感觉自己一直活在李瑄的阴影里。
    李瑄总是能料到他做什麽一样,剥夺他的吏部尚书和数十使职。
    使他把持朝政的梦,成为泡影!
    这一张地图出现后,李林甫生出一种有心无力。
    而李瑄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