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杨玉环的舞蹈,朕亲自迎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棋。」
    李瑄回答道。
    「想起来了,他现在还和以前那麽聪明吗?」
    李隆基点了点头,神童见过很多,能成器的并没有几个。
    年轻人还要经得住考验,像七郎这样的天纵之才古今没有。
    当年,李隆基见到李泌的时候,让张说出题目考验。
    张说就以「方圆动静」为题作赋。
    小小年纪的李泌已经懂得思考,询问:「希望相公告诉我其中的大略。」
    张说便说:「方就像棋局,圆就像棋子,动就像活棋,静就像死棋。」
    李泌没有思考多久,就回答道:「方就像行义,圆就像用智,动就像施展才能,静就像感到满意。」
    小小年纪,能明白这些道理,确实是一个天才了。
    「他现在已经是道士了,我看他有些军事才能,准备让他跟着我去攻打吐蕃,如果立功了,就举荐他为官。」
    李瑄避重就轻地向李隆基说道。
    「幕府没有官职了吗?可以直接给他一个。」
    李隆基问。
    「李泌年轻,他的才能,还有待验证。不便直接授官。」李瑄回答。
    「七郎刚正。」
    李瑄这麽一说,李隆基就不再对李泌感兴趣了。
    他把李泌小时候的聪明,当成灵光一现。
    在李瑄与李隆基说话间,一袭淡红色广袖的杨玉环登场。
    绝美的容颜,让李隆基第一时间就被吸引,他只对李瑄丢下一句话:「玉环之舞无双,七郎要好好欣赏。」
    携带磬丶箫丶筝丶笛丶琴等乐器的乐师,纷纷入场宴会两侧。
    盛装打扮的杨玉环对着李隆基的方向一礼后,音乐开始响起。
    「铮……」
    「玉环选的是《鹊踏枝》。」
    这是非常古典的独舞,李隆基仅听一个音符,就得以判断。
    当前奏古筝过去,笛声吹响的时候,杨玉环轻轻一动,如灵鹊一样跃起。
    她如一片雪花般轻盈,落地无声。
    她漂亮的广袖衣裳,如蝴蝶翻飞,轻转之间,三千青丝起舞。
    如此几番灵动的跳跃,让李隆基大鼓手掌。
    李瑄只是轻轻鼓掌祝贺。
    盛唐《鹊踏枝》曲子经过一段高潮后,乐器的轮奏换为独奏。
    每一种乐器的独奏,杨玉环都会表演一段舞蹈。
    在箫声的低沉之下,她双眸似水,不需要言语,只是肢体动作,就将悲欢离合丶喜怒哀乐表达出来。
    在古筝声之中,她举止轻柔,娇躯变得更为灵动,将舞蹈的刚与柔展现的淋漓尽致。
    横笛声悠扬,她玉指兰花,旋转变化,青丝垂落如瀑一般,虽眸光朝顶,轻灵飘逸,步步生莲。
    瑶琴声流淌如溪水,在如此配乐下,李瑄似乎看到杨玉环的每根纤纤玉指,甚至每根发丝,含蓄张扬,又魅惑性感,散发着无与伦比的美……
    一曲终有结束的时候。
    即便李瑄意犹未尽,也摆正姿态,缓慢地鼓掌。
    杨玉环再次向李隆基方向一礼后,回眸一转,退下更衣。
    「今日玉环之舞,技艺似乎又高一筹!」
    李隆基欲喝酒,发现杯已空,李瑄立刻为他的玉杯中盛酒。
    「贵妃天生丽质,舞艺超绝。」
    李瑄用正式的言语赞叹道。
    怪不得李隆基如此迷恋杨玉环,除了倾国倾城的容貌外,舞技如神女临尘一样。
    之前宫廷第一舞女谢阿蛮的《凌波曲》虽也顶级,但却无法与杨玉环的舞技相比。
    据说杨玉环最擅《霓裳羽衣舞》,李瑄很期待一观。
    但那种大舞,注定只有君王能够看到。
    ……
    杨玉环又换上常服回来后,欢宴继续。
    宴会上再次玩起樗蒲的游戏,即便李瑄赢了,也只能强装欢乐。
    直到下午时,李隆基才吩咐高力士,亲自为李瑄送出兴庆宫。
    「七郎此次出征,怕明年才能回来,保重啊!」
    在出兴庆宫的路上,高力士向李瑄说一句。
    「这次不为圣人拿下九曲,我绝对不会回来见圣人。」
    李瑄故做任性地向高力士说道。
    像是拿不下九曲,就愧对李隆基的嘱托一样。
    「战场风云变化,总有意外发生。不要说得那麽满,七郎年轻,机会有就寻找,机会不至就等待。这里有我!」
    高力士拍了拍李瑄的肩膀。
    「多谢高翁,机会还是很多的。待我下次回来,一定会给高翁带一件礼物。」
    有高力士的话,李瑄就放心了。
    李瑄不怕李林甫搞他,就怕李林甫搞他家人。
    毕竟李林甫之前可是搞裴宽的孙子。
    有高力士帮衬着,李林甫也得掂量一下。
    「七郎有心就行了。」
    送他金银的官吏王公太多了,他根本就不稀罕。
    他只想在有生之年,侍奉圣人之馀,将雕版和活字发扬到郡县。
    出兴庆宫后,李瑄向高力士拜别。
    之前高力士准许的五十名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工匠,已经提前到姑臧城报到。
    李瑄写信现在是武威长史的路嗣恭,让他尽早将印刷坊建立起来,进入试验阶段。
    临走前,伤势好的裴晃和裴胄叔侄,还来问候李瑄一下。
    裴晃还说有机会他也要在河西从军。
    李瑄暂时没让裴晃来,他还要再练练。
    五月下旬,骄阳似火。
    在这样的天气中,李瑄与李泌丶颜真卿一起,出长安城。
    本来李适之和李霅送李瑄离开正好,但李隆基偏偏派遣内常侍林招隐送李瑄百里。
    这使得颇为不美。
    「七郎,不要忘记大非川之败,谨慎,谨慎!」
    李适之握住李瑄的手提醒道。
    他也知道李瑄可能会与吐蕃发生一次大冲突,是比漓水之战更大的战役。
    想当年,大非川的惨败,让一代大英雄薛仁贵晚节不保。
    当年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是多麽的意气风发,如果他能完成大非川的胜利,将是大唐开国以来数一数二的将领。
    「前人已经犯下的错误,孩儿再犯就是愚蠢。如果机会到来,孩儿一定大获全胜,让父亲以孩儿为荣。」
    李瑄回握李适之的手,坚定地说道。
    他也立下信念,只能胜,不能败。
    父亲兄弟几人一路边走边聊,就在离开长安金光门十几里的地方,一队羽林卫禁军在另一名内常侍的带领下,传达口谕:「大将军,圣人告诉您,您战胜吐蕃,明年回京述职之时,圣人亲自在明德门外十里迎接。」
    「拜谢圣人,臣定不负所望!」
    李瑄立刻下马,向长安城的方向一拜。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