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联合起来。
    形成名义上的「保守派」,李林甫从玩弄权术的权臣,成为保守派的领袖。
    只要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敌人也可以成为朋友。
    ……
    长安城中,最近两日会很忙碌。
    因为李隆基的寿诞即将到来。
    千秋节始于李隆基,从开元十七年,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百姓已经习以为常。
    文武百官,诸郡太守,都想方设法寻找奇珍异宝,以图送入长安。
    如果自己的宝物,能让李隆基高兴,升迁就会有望。
    安禄山为他「乾爹」的寿诞,特意携带贵重的礼物,从范阳跑回来。
    一般的太守,不能擅自离开,只能委派官吏到长安。
    是以长安城外,九道车马,青绿衣袍,络绎不绝。
    原本应该是商人的通道,现与他们为伍的,是穿着绿色丶青色官袍的官吏。
    有的骑马还好,有的直接架着马车。
    使九衢之内,麻衣如雪的赶考文人很不自然。
    进京赶考的文人,多是青年热血,满怀雄心壮志,看到的却是这番景象。
    也给杜甫造成很大的冲击,这也使他产生一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念。
    看似简单的十个字,却是无比伟大的抱负。
    杜甫想辅助君王,使之成为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进而实现国家风尚的敦厚朴实。
    大唐权贵的穷奢极欲,很快就会与杜甫的理想碰撞。
    ……
    秋风清,清月明。
    在宋国公后花园的桃树下,李瑄单独与安思顺交谈。
    「安将领当副使屈才,我准备奏你为朔方节度使,你做好准备吧!」
    李瑄与安思顺畅聊的时候,突然说道。
    「李帅您为大使,我怎麽敢犯上呢?」
    安思顺受宠若惊地说道。
    「朝堂上伱也看到了,我的志向已经不在边疆,我即将卸任节度丶支度丶营田丶采访丶押蕃等使。你好好干吧!大有可为。」
    李瑄向安思顺安抚道。
    「李帅之恩,末将没齿难忘,在我治下,一定会遵从您的指令,必要的时候出兵为您打击豪强。」
    安思顺激动不已,连忙向李瑄拜谢。
    节度使,为「上将」。
    胡人从军,一生追逐的,就是上将之位。
    他父亲安波注从军一辈子,七十岁还在马上,也不过是河西都知兵马使而已。
    他奋斗大半生,辗转多军,是李瑄提拔他为兵马使,然后提拔为副使,再到加大将军,封爵位。以及现在的承诺。
    这让安思顺由是感激!
    「记住我曾经的话,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我的法度很严厉。等监察御史到朔方,不会因为你曾经是我的部下,就对你网开一面。」
    李瑄郑重向安思顺说道。
    能当几年节度使,就看安思顺的本事了。不是是谁都能跟安禄山一样,屁股一坐,就是十几年。
    「末将明白!您的军规,我不敢忘记。」
    新帅否定旧帅,此为常态。
    然李瑄的威名,哪怕离开一军,留下的馀威,足以震慑人心。
    作为跟随李瑄几乎参加过所有战斗的安思顺来说,他明白李瑄任何一句话,都不是无的放矢。
    李瑄拍了拍安思顺的手,让他回堂喝酒。
    他又将高秀岩叫出来,也说了差不多的话。
    他准备推荐高秀岩为河东节度使。
    程圭和李光弼资历不够。
    作为跟随李瑄参加多次大战的高秀岩,从军三十多年,有这样的资历。
    高秀岩是汉人,他任几年节度使后,八成会被调回朝廷。或许和历史上一样,当一个尚书。
    高秀岩得知李瑄要推荐他后,对李瑄感恩戴德,发誓一定唯李瑄马首是瞻,听从李瑄的政令。
    李瑄相信他……
    紧接着李瑄又以私事为由,先后与其他将领一一谈聊。
    提到哥舒翰和王难得的时候,只是说让他们做好准备。
    其实他们也不认为自己能做到节度使的位置。
    因为他们只是正使。
    离节度使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国家升平之际,为将者抚其众而已,不欲疲中国之力,以缴功名尔!我曾对王太守说这句话,而王太守做到了,李将军觉得我有没有做到?」
    李瑄询问李光弼。
    「止戈为武,以国家而言,李帅做到了。」
    李光弼向李瑄回答。
    因为李瑄每一战的宗旨,是以牺牲最少,换去最大胜利。
    打败吐蕃后,国力非但没有受损,反而更强大了。
    域外国家争前恐后地向大唐献上大礼。
    这一切都是李帅的勇武和统筹调度。
    「可天下安定,不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