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安禄山出逃洛阳,叛军哗变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从汲郡逃跑。
    现在李广琛丶辛云京都渡过黄河在陈留,汲郡由李国贞驻守,兵马只有五千,哪怕加上邺郡的张仁贤,也仅有一万,不足抵抗安禄山渡河。
    如果安禄山全力守洛阳,可能守卫一年半载,但也仅此而已。
    李瑄认为安禄山一定会逃回范阳,求更长的生机。
    历史上的安禄山,在受挫一点的时候,就急不可耐地回范阳据守。
    李瑄重新认命峡石令丶渑池令丶新安令。
    让他们配合张守瑜丶白孝德麾下的轻骑,剿灭馀孽,安定诸县。
    又让他们组织幸存的百姓,收拢叛军的尸体。
    将尸体上所得的金银珠宝,分一些给诸县百姓。
    因为李瑄知道那些叛军身上携带大量金银珠宝。
    交代好一切后,李瑄先率领陌刀军丶神臂弩手,向新安县而去。
    并令后方士卒加快速度赶来,慢的话可没有军功。
    翌日,在新安县与哥舒翰麾下的两万士卒汇合。
    后方的三万多骑兵先一步赶上来。
    李瑄得到消息,不仅汉函谷关无人驻守,而且安禄山已经弃洛阳而逃。
    在新安县至洛阳城一带,到处都是散兵游勇。
    从捉拿的散兵游勇身上,李瑄得知一些消息。
    原来这些都是燕军新兵,因绝望之下脱离燕军准备逃回家乡。
    另外还有一万范阳兵欲前往汉函谷关阻碍唐军前进,但不知为何,走到谷城的时候,又掉头向荥阳而去。
    「叛军已乱,此时已是强弩之末。」
    「陌刀军丶神臂弩手丶天策卫,河陇丶安西北庭的轻骑丶精骑,随本王奔袭至荥阳。」
    「哥舒将军,你率领麾下两万士卒,捉拿溃散的叛军散兵游勇,不要让他们危害周围乡里。另派遣一队士卒,进入洛阳城,维持秩序。敢作乱者,斩!」
    李瑄在汉函谷关下达军令。
    由李瑄率领四万轻骑丶精骑丶骑马步兵先行,咬住安禄山的尾巴。
    安禄山逃亡之路,随行的车马丶宫人无数,不可能快。
    不说追上,最起码能阻止安禄山大部分兵马从荥阳过黄河。
    哥舒翰麾下的两万士卒,都是郡兵丶乡勇,又全是步兵,用以清剿馀孽。
    白孝德和张守瑜率领的两万轻骑,很快就会进入新安县,清剿叛军漏网之鱼。
    他们即便跟不上大决战,李瑄也算他们大功一件。
    封常清所率领的主力中,骑兵有两万,他们加快速度。
    大概会慢李瑄一天的路程。
    其馀步兵急速行军跟随。
    当天夜晚,李瑄路过洛阳城,派人向洛阳城宣布大唐收复洛阳,让百姓暂时不要出家门。
    悲痛之中,总算迎来一丝笑容。
    黑夜散去,将有曙光。
    随后,李瑄下令张兴率领五百神臂弩手,五百陌刀军,一千骑兵,南下进攻伊阙关。
    打开关门,令王难得率领八万大军进入洛阳。
    如果陷入对峙,唐军能集合各类大军三十万,对安禄山的十万兵马形成碾压。
    八月二十日。
    安禄山距离荥阳还有一段路程,但令他惊恐失色的消息传来。
    新兵全散,范阳军哗变,杀死爱子安忠臣和司马何元辿。
    他寄予厚望的张忠志正率领一万范阳士卒向他追来。
    这对当前的处境来说,已不是雪上加霜那麽简单。
    气急败坏的安禄山想杀死张忠志和那一万范阳士卒,却被严庄制止。
    他不听严庄的,还是阿史那承庆将安禄山劝住。
    现在杀死张忠志,攻击一万范阳士卒,全军必溃。
    现在如今,燕军中范阳平卢士卒占据五成,另外五成是曳落河丶六胡州精兵和契丹丶奚丶同罗丶室韦丶靺鞨丶铁勒诸部。
    危机时刻,必须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方可回到范阳。
    阿史那承庆劝说安禄山赦免张忠志和范阳兵的暴动,并奖励他们。这样他们就又多一万精兵。
    若执意灭掉这些暴兵,最起码损失一万。
    理智之后,孰轻孰重安禄山还是能分清的。
    不过安禄山也不得不面对唐军随时能追上的现实。
    他下令将军中步行的妇女丶宫女丶奴婢全部留下。
    让大军和他的战车保持一个速度。
    如果马车掉队,则弃之不顾。
    步兵士卒必须全力奔跑跟上。
    八月二十一日,大军到达荥阳。
    不出意料,荥阳北部的黄河古渡,李国贞丶张仁贤率领兵马在河对岸驻守。
    更令安禄山抓狂的是,昨夜张仁贤派小舟偷袭,烧毁了燕军上百艘船只。
    现最少七天时间,才能将十万兵马从黄河古渡通过。
    东面的战火还在持续。
    郭子仪发现安禄山出洛阳后,不再进攻荥阳城,只是令一部分乡勇丶郡兵把守荥阳四门。
    他和辛云京丶李广琛丶张巡合拢兵马八万,向黄河古渡而去。
    当他和李广琛发现燕军曳落河丶同罗精骑后,立刻下令大军排兵布阵,两万骑兵在侧拱卫,又划分奇兵。
    由于唐军人马太多,李归仁不敢冲阵。
    反而被辛云京率领的陇右轻骑游射。
    曳落河是铁骑,面对轻骑毫无办法。
    而同罗轻骑只想回家,战斗意志被陇右轻骑完爆。
    死伤数百人后,就龟缩到曳落河旁边。
    郭子仪和李广琛商议一番,让辛云京统领轻骑随时对敌,而主力以方阵行军,留下破绽,让曳落河来攻。
    但李归仁并未上当,他知道自己这些骑兵,根本不可能在陇右轻骑眼皮子底下击溃八万兵马。
    遂向安禄山主力方向撤退,寻求策应。
    而安禄山这边,正下令进攻黄河古渡。
    叛军乘坐小舟,顶着唐军的弩箭。
    每一次冲锋,就意味着燕军将损失一批船只。
    唐军准备充沛,燕军虽凶猛,但久攻不下。
    即便大船在黄河中央与唐军对射,也无法全面压制唐军上万士卒。
    有燕军躲过箭雨,靠近码头,很快就要面对十倍于己的唐军,血融于河。
    燕军连攻渡口一天一夜,唐军死伤千人,杀死数倍于已的燕军精锐,死战不退。
    八月二十二日,车神塞丢下步兵,率领一万骑,先一步到达汲郡黄河古渡,彻底将局势稳住。
    这一万骑不需要下马,就等着燕军上岸后,冲刺他们。
    郭子仪丶李广琛麾下的兵马,距离安禄山仅有十五里。
    这也意味着安禄山渡河之梦破碎。
    他麾下十万兵马,将与唐军背水一战。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