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天策上将,秦王,尚书令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太极殿前的台阶下。
    此时,太极殿的广场上,整洁严肃。
    天策卫穿着崭新的大唐明光甲,持仪仗兵器,立于两侧。
    在天策卫后方,是数以千计的宫女丶宦官。
    旌旗飘扬,华盖如云。
    虽然是临时组织,但大典的仪式感,早已准备过无数次。
    文武百官,身着各种颜色的朝服,手持板笏,列于殿宇之下,气势恢宏。
    但他们的神态,却不是参加大典时的肃穆,目光之中,也是耐人寻味。
    百官的站位,也非常模糊。
    陈希烈虽然还是左相,但他唯唯诺诺,没人再当他是宰相。
    李瑄没有像处理杨国忠一样,拉他去游街,已是万幸。
    他现在只想甩掉这个烫手山芋。
    以至于陈希烈身为宰相,没有领袖文武百官的站位,和前方十几名紫衣大臣并排站列。
    那个男子还没有出现,谁敢站在文武百官的最前列?
    「这会是什麽大典呢?」
    趁李瑄没有到的时候,有官吏忍不住窃窃私语。
    「还能是什麽?拜相,封赏的大典。」
    一名官吏回道。
    「圣人已经在李七郎的保护中,自封不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没那麽简单,昔日杨坚自封大丞相统领朝政,宰相又能干什麽?」
    有官吏觉得李瑄的野心甚大,无法琢磨。
    更有官吏大臣认为这些谈论毫无意义,此次典礼不论是什麽,都无法改变李瑄执掌大唐军政大权。
    实际的权力握紧,名义上的官职只是锦上添花。
    他们这些文武大臣想要恢复大宗的权力并不容易。
    像张柬之一样发动神龙政变,赶武则天下台,在李瑄身上并不适用。
    因为京兆地区已经没有彍骑丶飞骑。
    李瑄武将出身,在军中势力更大。
    除非李瑄突然暴毙,或者执政之下天怒人怨,大宗才有机会再掌控权力。
    即将至辰时的时候,穿着紫色官袍的李瑄,在铁甲卫士的拱卫下,从承天门进入,他连入禁地,所过之处,两旁的天策卫都挺直腰杆。
    宫女宦官,都将目光放在李瑄身上。
    当李瑄到达太极殿的高台下后,刚才还窃窃私语的文武百官,顿时不敢再吱声。
    李瑄俨然成了太极殿下的惟一。
    他当仁不让,一步步走到文武百官的最前方。
    就在众人以为李瑄会停下的时候,李瑄又拾级而上,登上太极殿的高台上。
    平时在大典礼的时候,只有太子才能登上高台,与李隆基一起。
    十几个呼吸时间,李瑄到达殿前台上,望着下方的文武百官,一语不发。
    文武百官在不自觉中,心跳加快。
    今日以后,朝纲混乱,谁还能在高位,就是李瑄一句话的事情。
    唯有那些与李瑄有渊源,信奉李瑄的大臣,心潮澎湃。
    「铛铛铛……」
    辰时已到,左右延明门前的钟声敲响。
    那催人心的钟声,使文武百官心中更压抑。
    「陛下至……」
    监礼官大喊一声。
    李隆基已经到从太极殿后的朱明门,步入太极殿中。
    好几年没来过这里,他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太极殿,满殿辉煌,似有霞光万道,彰显着大唐盛世的荣耀。
    依稀之间,李隆基梦回三十年前,他在这太极殿中朝会,百官俯首,恭敬聆听。
    那是值得追忆和痴迷的时刻。
    随着监礼官的喊声,李隆基被惊醒,他在女官的拱卫下,在宦官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出殿,来到殿外的高台上。
    那台下数以千计的大臣丶宦官丶宫女丶禁军,但他已经无法感受到自己威严。
    特别是李瑄竟然和他一同出现在高台之上。
    「拜见陛下……」
    李瑄向李隆基拱手一拜后,文武百官一齐拜道。
    「众卿平身!」
    李隆基恢复一点威势,示意文武百官免礼。
    「谢陛下!」
    「今行大典,为封王拜相之典礼,安禄山叛乱,神州动荡,当提拔能臣,光复山河……」
    李隆基不带任何感情地说出此次大典的寓意。
    这不是他想说的话。
    但事情已经到达这种地步,他如果不按照李瑄的要求去做,一定会让李瑄不满。
    李隆基担心李瑄用卑鄙的方法对付他。
    他不想死!
    「力士,宣读诏书吧!」
    一通形势上的演讲后,李隆基将剩下的事情交给高力士。
    他只想快速完成对李瑄的封赏后,回到兴庆宫中。
    昨夜是思念,现在他太累了,心累,要好好睡一觉。
    李隆基先声完毕后,下方文武大臣眉头紧皱。
    他们目不转睛的看着走向高台边缘的高力士。
    高力士虽老,但他中气十足,他展开诏书后,郑重宣读:
    「朕承天景命,君临万邦,夙夜忧勤,思贤若渴。今奸臣叛乱,国家危难,失去洛阳,百姓有倒悬之急,需贤良之佐;社稷之安,赖股肱之臣。李瑄文武双全,心怀苍生,有不世之功绩……十载以来,直言敢谏,尽忠为国,其言其行,皆为众人之楷模。军政要务,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处事公正,决断英明,其能其绩,有目共睹,堪为百官之表率……」
    「特任命李瑄为天策上将,领尚书令,兼天下兵马大元帅,授开府仪同三司丶上柱国,封秦王,实封万户……」
    高力士读到对李瑄的任命时,一字一顿,字字重如千钧。
    「改文部尚书为吏部尚书,武部尚书为兵部尚书,宪部尚书为刑部尚书……」
    「废除右相,还为中书令;废除左相,还为侍中。」
    「中书省丶门下省长官,不再为宰相。」
    「令李瑄重组尚书省,设尚书左右仆射,诸使职差遣权力收归六部尚书,六部之下,各司其职……」
    「天策上将可开天策府,设僚属,拥天策卫队两万。辅助天策上将处理军政事务。」
    「从即日起,李瑄可以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调动节度使丶郡县任何兵马,先斩后奏!可全权任命任何三品以下官职……」
    「令李瑄全力主持平定叛乱事宜,朝廷百官丶郡县长吏,必须全力辅佐,不尊命令,视为叛逆,定斩不饶……」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