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圣人赏赐诸葛亮剑,入相之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他前往兴庆宫……
    翌日,早朝。
    李林甫这厮竟然还能早朝,美名曰带病上朝。
    李林甫知道在这关键时刻,他不能逃避。
    哪怕是圣人要处置他,他也要在朝堂上虚心接受。
    李林甫经过一夜的考量,做好东山再起的准备。
    在这最为困难的时刻,李林甫倒是平静了。
    朝会一开始,李瑄就将王忠嗣案的经过,上奏李隆基。
    一直无法处理的案子,被李瑄短时间内告破。
    昨日,李隆基收到李亨的奏摺。
    李亨在平日里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孝顺。
    从奏摺上,看到李亨声泪俱下的忏悔,认为自己应该先将梨花美酒交给圣人,再由圣人派人送给王忠嗣,以避免边将与太子密谋的嫌疑。
    李亨表明自己一直将「子之孝」「臣之忠」当成座右铭,他兢兢业业,不敢行不轨之事。
    再加上李瑄的阐述,李隆基相信李亨没有谋逆之心。
    但不敢再重用王忠嗣。
    因为李亨和王忠嗣关系好到私下千里送酒,这让他很不安心。
    「太子久居深宫,不会有异心。然私自送边将美酒,有违法度,免去太子俸禄一年,以示惩戒。」
    「令太原令尽快告破太子奴仆被谋杀一事!」
    「王忠嗣私自收太子美酒,有钻营之嫌,不复原职,派为永嘉郡太守,爵位复原。」
    李隆基将王忠嗣贬得远远的。
    永嘉郡(今温州)在江南,虽然是富庶之地,但王忠嗣已经不再可能接触军队。
    海贼被剿灭后,那里只有少量郡兵,纯粹是一个纳税之郡。
    「陛下英明!」
    诸文武大臣齐声向李隆基拜道。
    太子没有被废,让一些大臣松一口气。
    而一代名将王忠嗣被贬鱼米之乡,令人唏嘘不已。
    自王忠嗣代守边郡以来,大大小小战斗,从无败绩。
    他的父亲王海滨在武街之战为国捐躯,九岁时被李隆基召入皇宫。又在壮年时被贬。
    他以悲剧开始,似乎又以悲剧结束!
    如果不出意外,王忠嗣将来会在江南一代的诸郡辗转。
    永嘉郡之后还有缙云郡丶馀姚郡丶馀杭郡等等。
    当然,王忠嗣也会有翻身的机会。
    那就是,太子继位!
    李亨继位后,只要不是傻子,就会重新启用王忠嗣,获得王忠嗣的效忠,稳定局势!
    文武大臣都不禁在想,完全取代王忠嗣,充满锐气,且所向无敌的李瑄,不知会如何做。
    李瑄面对李隆基的宣读,无能为力。
    他在进入长安的那一刻,就知道与太子情同兄弟的王忠嗣,最好的结局,就是被贬为太守。
    事情的比历史上的石堡城事件严重,但结局比历史上要好。
    永嘉郡比汉中郡要舒服得多。
    昨天下午,李瑄入兴庆宫提前向李隆基交待,他暗示过李隆基,王忠嗣功绩巨大,从未败绩,杀死王忠嗣令边关将士寒心,不敢效死命。
    也提醒现在朔方军丶河东军骑兵要与吐蕃大战,王忠嗣死一定会对河朔骑兵有影响。
    李隆基本就因蒿箭射蒿之论,淡化对王忠嗣的杀心,经李瑄一提,便准备让王忠嗣以后在远离长安和边塞到江南富贵。
    心中最苦涩的,当属李林甫。
    他费尽心机,想要一石二鸟,将太子废掉,阻碍王忠嗣入相。
    现王忠嗣被贬,勉强达成他的目标,但太子还是好好的。
    太子不除,他一日不能安宁。
    最关键的是,李林甫自己麻烦缠身,他知道卢铉已死,御史尽招供。
    圣人会怎麽处理他呢?
    他很可能一败涂地,李瑄,简直是他的克星。
    接下来,李瑄又向李隆基上奏侍御史丶殿中侍御史的罪行,并将罪状呈上。
    李隆基看完后下令将张志亮和独孤元免除官职,终生不用,家产全部抄没。
    将郑和裳丶卢祜丶陈论下罪入狱,由刑部量刑。
    在李珦没有审讯完毕的情况下,李隆基下令将李珦以「诬告罪」发配至剑南。
    代表他想结束这件案子。
    李瑄也没有多说,有意料这种结果。
    「右相推荐奸佞,使国家蒙羞,百姓得祸。朕觉右相身兼繁重,才有如此疏忽,免去右相含嘉仓出纳使丶关内盐池使丶广运潭转运使丶铸钱使丶闲厩使丶曲江宫苑使丶长春宫使丶关中和籴使丶和市和籴使……并罚俸一年,以示惩戒。」
    李隆基一口气免去李林甫二十个使职。
    本来李林甫的使职已经被李瑄搞点一波,现只剩下不到十个使职。
    特别是失去铸钱使丶闲厩使丶广运潭转运使这样关键使职,使他的权威再次到达新低。
    当初李林甫任礼部尚书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