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四镇节度,控地万里,劲兵重镇,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接连否则,问到宰相的时候已经没有人选了。
    不可能随便拉一个都督,去任节度使。
    他揣摩圣意,觉得有九成概率,李隆基要让李瑄兼领河东丶朔方两镇!
    李林甫知道李瑄不会领他情,但为迎合上意,弥补之前的过失,他只能无比难受地举荐李瑄。
    「右相言之有理!朕认为李将军的统帅能力,可再携带两方帅印,诸卿有无反对的?」
    李隆基见李林甫能举荐李瑄,觉得李林甫还是有能力和远见的。
    两人的默契感仿佛又回到从前。
    皇帝与首席宰相一唱一和,让整个朝堂惊呆。
    他们没听错吧?
    不仅是被李瑄整惨的李林甫举荐李瑄兼河朔两镇,李隆基还直接同意了。
    难道圣人忘了河东丶朔方丶河西丶陇右,加起来一共多少兵马吗?
    陇右收复九曲后,经过一次扩军。
    现四镇兵马,加起来二十八万。占据十大节镇的一半还多。
    如果再兼任朔方丶河东押蕃使,令诸羁胡州丶胡部,洮阳郡的吐谷浑部,控制的兵马,最少再多五万以上。
    圣人会不清楚吗?
    有的大臣甚至有一种害怕的感觉,如果李瑄拥兵自重,天下有倾覆的风险。
    不过他们觉得李瑄一片赤诚,诗如其人,应该是忠肝义胆的大唐英雄!
    如果真被李瑄节制河朔,李瑄控制范围内的豪强要遭大罪了。
    也与朝廷有些大臣的利益不对。
    但李瑄就在朝堂上,他们哪敢去捋李瑄的虎须。
    遂大臣们将目光投向裴宽。
    因为是李林甫提出的让李瑄节制河朔,不论出于什麽目的,他不可能劝阻。
    能说上话的,只有裴宽。
    其他如陈希烈丶皇甫惟明这样的尚书,多半都会默许。
    至于那些被李林甫「立杖马」的谏官,也不会找李瑄不自在。
    「启奏陛下,李将军的统兵丶谋略与勇猛,纵卫霍合力亦有不及。李将军胜战,损失多不及敌人十一。有此国士,国家的北方和西面,必定稳如泰山。臣附议右相的建议!」
    裴宽作为宰相,出列向李隆基说道。
    他终于明白李林甫为何会举荐死敌李瑄,因为他揣摩透圣人的心思。
    这条猜测很大胆,因为大唐自开国以来,从未有将领统领过如此多的兵马。
    唐初的行军大总管是一种临时的军事职务,战时任命大臣出征,战斗过后罢免,兵士归各折冲府。
    现在的军镇则是募兵,士兵都是常备军,由于节度使兼任支度使,使士兵极为依赖节度使。
    而且节度使很容易蒙蔽士兵,将天听阻拦在节镇之外,哪怕是假传圣旨,麾下的将士也无法辨清。
    在这种情况下,圣人让李瑄掌握四个节镇,裴宽未预料到。
    此时,裴宽感叹自己不如李林甫。
    他也没有理由反驳忤逆圣人,毕竟他能当宰相,李瑄功不可没。
    裴宽的话一出,意味着朝堂上再也无人能阻拦李瑄任河东丶朔方节度使。
    那些五品丶四品官吏,一言不发地默认。
    「左相之言,甚合朕意。兵部尚书怎麽看待?」
    李隆基点头,两个宰相一致同意,终于让他心顺下来。
    他还想问一下曾经当过节度使的皇甫惟明。
    「河东丶朔方刚失去王忠嗣,必须由李将军这样的强将坐镇,李将军曾在朔方任丰安军使丶都知兵马使,与将士熟识,使李将军兼河东丶朔方节度使,是完美的决策。」
    皇甫惟明哪敢拒绝啊!
    他现在害怕李隆基记起来他曾和李亨是朋友,一直如履薄冰。
    自好友韦坚被贬岭南为别驾后,皇甫惟明才发现朝堂上有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一个个太阴险了,不如他当节度使时自由自在。
    皇甫惟明更能感受到李瑄的智慧,很早之前,李瑄就劝告过他和韦坚,但他们没有重视。
    李瑄丶李适之和韦坚决裂时,皇甫惟明还很生气,但很快韦坚落马,他知道这是李瑄当断得断,韦坚根本斗不过李林甫。
    「啪啪!」
    「既然如此,李将军听封吧!」
    李隆基拍了拍手掌,召李瑄出班。
    兵部尚书也同意,群臣更不敢说一个不字。
    当初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不够宰相之才,被李隆基当场下令杖毙。
    现在李隆基正在兴头上,没有大臣会给自己找不痛快。
    此时,李瑄再次起身来到殿中的香案前,向李隆基一拱手。
    李瑄想过李隆基会让他兼任朔方丶河东节度使,和历史上的王忠嗣一样。
    但这超出他计划之外。
    统领近三十万边军虽然威风一时无两,但时间过长,难免会被李隆基猜忌。
    李瑄又忍不住四镇节度使的诱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