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辩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官吏,在考生科举完毕后,誊录官吏将考生的试卷重新抄写一遍,然后糊名,将誊抄本交给考官进行评阅,以此来杜绝阅卷官通过辨认笔迹丶标记或暗语来识别考生,从而确保考试的公平性。
    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行事,以确保其有效性。
    誊录书吏不得携带墨笔,誊录所用的纸张数和墨水颜色都要一致,并统一使用朱砂红笔誊录试卷。如果有违反规定的书吏,查出后必定会受到严惩。
    誊录制度的实施不仅在技术上防止了舞弊,还在制度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通过摘抄的誊录,考官们无法通过字迹丶标注记号丶暗语来识别考生,从而减少了作弊可能性。
    这样,士族也不会说糊名制是针对他们,而是面对所有居心不良的考生。
    只要有自信丶有能力,皆可去考场上证明自己。
    让行卷的文人士子放弃这种走捷径的心思,一心考试。用成绩证明自己。
    「妙哉,妙哉!明日朝会一并说出,如此文武大臣不会不同意。」
    李隆基抚掌称赞道。
    和玉环娘子说得一样,李瑄真是天降的辅弼,帮助他成就圣君。
    「遵旨!」
    李瑄拱手领命。
    此事道完,李瑄与李隆基又谈论一些政治外的事情,然后向李隆基和杨玉环告辞。
    现在雪还未全部消融,李隆基只是约李瑄,等雪化以后,到骊山下狩猎。
    李瑄当然要应允。
    颜真卿丶岑参等没有赴任之前,许多事情李瑄还无法展开。
    翌日,朝会。
    这一次朝会,还在右朝堂举行。
    三个宰相轮流向李隆基汇报中书门下事宜。
    当轮到李林甫的时候,李林甫向李隆基启奏道:「启禀陛下,日前京兆三原令向中书门下上禀,说因为新法,各地各县,人众哗然。现在豪强大族,在官府不肯离开,希望陛下能收回成命!」
    说完,李林甫取出一道文书,由高力士上呈李隆基。
    这不是他李林甫说的,而是地方的三原令说道。
    他只是传达文书而已。
    因为李林甫知道,不久后天下间有更多类似于三原令一样的人上奏。
    甚至还会有更严重的事情发生。
    李林甫话音刚落,大臣们左右顾看,才十来天时间,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李相是常平新法大使,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李隆基将目光转向李瑄,沉声询问。
    「常平新法是陛下与宰相,乃至于文武百官一起决定的。代表着最适合执行的策令,不容更改。一些地方小族,还妄想影响大策,简直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三原令毫无主见,竟因这点小事上奏朝廷。他在纵容地方大族作威作福呢?地方父母官竟然还能被地方小族挟持,这是什麽道理?臣建议将三原令免职,警示天下县令。」
    李瑄出班向李隆基拱手说道。
    新的法度一定要强硬。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李瑄不信太守丶县令收拾不了地方的大族豪强。
    如果妥协,他相信地方官吏会把奏摺像雪花一般传递过来。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地方官吏,坚定自己的底气,抗住豪族的压力。必要的时候,出动郡兵县卒镇压。
    「就由李相所说去做!」
    李隆基赞同李瑄的话,以免更多县令随波逐流。
    「陛下,臣觉得三原令没有过错,仅仅是芝麻大的小事就罢免三原令,以后天下的官吏,将不会心服。」
    礼部侍郎达奚珣出班向李隆基一拜,请求收回成命。
    「此为夏虫疑冰之论。常平新法的消息已传递至整个京兆,那些多县令都未有上书,只有他奏书朝堂,这不是无能是什麽?自古朝廷免去治理灾害不利的官吏还少吗?新法的实施,地方官吏要如面对天灾一样严谨,意志不坚定的官吏,就是违抗陛下的旨意,为什麽不能免职呢?」
    李隆基看过来的时候,李瑄立刻开怼达奚珣。
    达奚珣一时语塞,不敢开口,躬身退去。
    众臣心中一凛,如此地方官吏,就必须镇住豪强大族。
    安抚也好,威慑也罢,总之不能让地方官吏胡闹,让常平新法得以顺利实施。
    常平新法威胁不到豪强大族的性命。
    只能牺牲豪强大族的利益。
    从正义的方面去讲,扼制土地兼并,是利国利民的大势,豪强大族是私心在作祟。
    「启禀圣人,臣有本奏……」
    日常事务处理完毕后,李瑄又向李隆基拱手。
    「李相请讲!」
    李隆基知道李瑄所说是什麽。
    「科举至今已经一百多年………然臣觉得科举还有不少漏洞,徇私舞弊的现象,《吕氏春秋》上说:平出于公,公出于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