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杨玉环的失落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74章李林甫送侄女,杨玉环的失落
    「圣人,娘子,棉花不仅仅可以为锦衾,还可以缝制轻便的棉袍,圣人出猎之时,棉袍加身,更显雄姿。」
    李瑄见李隆基和杨玉环爱不释手,继续向他们介绍被子的好处。
    「七郎有心……」
    李隆基笑着点头说分,他已经知道李瑄为他缝制的锦衾可抵御寒冷。
    今晚他就要换下翡翠衾,用上李瑄为他准备的锦衾。
    虽皇帝的被子里不是老百姓那种木棉丶芦花丶茅草。
    但哪怕是鸡鸭的绒毛,在这个时代,也没有棉花舒服。
    动物皮毛更不用说,不仅沉重,还有异味。
    「禀圣人,棉花不似动物的皮毛难得,不似鸡鸭的绒毛珍贵,它是类似于桑麻的农作物,在全国可以大范围推行。今后若能把百姓的冬衣丶冬被中填充棉花,百姓又何惧冷风冷雪呢?」
    李瑄趁机向李隆基建言道。
    推广一种农作物,皇帝和朝廷是否支持,非常重要。
    「此乃天赐之物,可福天下百姓,一定要让棉花开遍大唐……」
    李隆基抚摸着锦衾,不假思索地说道。
    既然将棉花定义为「桑麻」,那棉花就应该如桑麻一样普及。
    自古因寒冬而死的百姓比比皆是。
    粮食能果腹,但平民百姓大多只能用木棉,甚至用芦花丶茅草填充。
    李隆基当然知道这种被子在严寒的冬天会出现各种意外。
    比如此次的山东雪灾。
    所以棉花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圣人,因棉花的出现,常平新法一定要坚定实施下去,遏制兼并。百姓不仅需要用土地种植米丶粟,还要留有土地种棉花。」李瑄向李隆基说道。
    「我未想过朝野竟有这麽多顽固派抵挡新法,必须的时候,七郎用一些手段,我一定会全力支持七郎。」
    李隆基点了点头,郑重地说道。
    正如李瑄的诗一样,「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百姓连种植粮食果腹的土地都没有。
    何用种植棉花呢?
    常平新法一定要实施下去,李隆基会再给李瑄在政事堂的话语权,用以压制李林甫。
    在这一件事情上,李林甫很不受李隆基的喜欢。
    他认为李林甫已经老了。
    一代新人换旧人,李瑄才是将来可以帮助国家,甚至辅佐他后代的大臣。
    「谢圣人,臣一定倾尽全力,早日完成常平新法!」
    李瑄向李隆基说道。
    许多变革基本就是推倒重来,理想与现实总会出现差错。
    特别是大唐幅员辽阔,隔绝朝廷的耳目。
    在其位,谋其政。李瑄要朝着变法成功的方向去努力。
    「我自继位以来,承袭天命,统御万民,然今在山东之地,雪灾肆虐,黎庶受苦,我心甚痛。今将山东雪灾全部委托于七郎,可任意从府库调拨钱粮,选择能吏去救灾,望早日重启路途,修葺房屋。」
    李隆基看到锦衾,又想起山东雪灾。
    虽然李瑄上奏派遣监察御史去调查,但李隆基还放心不下。
    他俨然将李瑄当成无所不能的人,在处理政务丶变法之馀,还要处理地方灾害。
    「百姓流离失所,冻馁于冰天雪地之中,这是臣子们的责任。待监察御史和地方官吏联合将所受灾害的郡县说明,臣会遣能吏,救民于水火,现已经令府库准备粮食和丝麻,并装在车上,不久后就可以出发。」
    李瑄向李隆基汇报救灾的进度。
    自然灾害由天而降,李瑄不信天命。也用天变不足畏告诫诸臣。
    「七郎大安朕心,且随朕入小宴。」
    李隆基微微点头,准备邀请李瑄进行酒宴欢乐。
    李瑄面容怔了一下,然后拱手。
    他心中深叹一口气。
    李隆基关心受灾百姓,是为明君之形象。
    在华清宫宴饮,是君王之欢乐。
    一点也不冲突!
    曾经李隆基想要出宫打猎,在听说宰相苏珽去世以后,立刻撤回打猎的队伍。
    那时李隆基能克制自己,现在则没有自制力。
    在华清宫中,屡屡废朝,这是开元年间不敢想像的事情。
    历史上李隆基「从此君王不早朝」,是因为将政事托付给李林甫,自己高居无为。
    现在已经到天宝六载末,李隆基却没将政事托付给任何一个宰相。
    可能是因为李瑄的出现,让李隆基有一些斗志,但不多。
    李隆基更希望的,还是煌煌文治和赫赫武功,在建立这些的时候还不能带来太多烦恼。
    李瑄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隆基会纵情饮酒作乐,观斗鸡看舞马,生活更加奢靡。
    杨玉环也恋恋不舍地放下锦衾,她看一眼李瑄后,随李隆基一起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