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豪掷黄金两千两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适之和王氏也没有在天水王府多待,他们回到宋国公府。
    李适之还是喜欢那里,经常和朋友互往,好不自在。
    有时间,李适之也会来看李瑄,宋国公府距离天水王府,也不过一步之遥。
    当天晚上,裴灵溪提前为李瑄准备早朝用的朝服。
    她让长离不必拘束,可以直接到卧室为夫君梳理。
    几次缠绵后,李瑄睡去……
    ……
    翌日,朝会。
    李瑄重新到达兴庆殿,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顿时有了压力。
    他们才感觉到,前几日是何等的惬意。
    而李瑄对文武大臣的要求很高,这是他们的压力来援。
    李瑄上朝的时候,突然发现安禄山也在朝堂。
    估计是这两日刚回来。
    和李瑄在边塞不同,安禄山每年都会通过驿站跑回到长安两三次。
    进献各种奇珍异宝,以讨李隆基的欢心。
    除此之外,安禄山在朝堂上的朋友没几个,李林甫算半个,两人各怀鬼胎。
    安禄山还在长安留有耳目,任何大事件,都逃不过安禄山。
    他判断是否对他有利,第一时间赶回来。
    在结婚之前,李瑄上奏建立济生堂。
    重新确立医者在大唐的地位。
    其实,医生在大唐的地位并不低。
    自古以来,厉害的医生,如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都是当官的。特别是张仲景,在汉末为一郡太守。
    至唐代的时候,着名的药王孙思邈被太宗皇帝接见,太宗皇帝见孙思邈仙风道骨,医术登峰造极,对其十分敬重,许诺为官。
    但孙思邈属于道医,悬壶济世,并不接受。
    大名鼎鼎的食疗学创始人孟诜,医术高超,在此时的名气,并不差孙思邈。
    他是孟子的三十一世孙,进士及第,成为武则天时代的中书舍人,可称为「阁老」。
    着有《本草音义》七卷丶《本草药性》三卷丶《本草集录》二卷丶《古今录验方》的甄立言,在此时医学界有巨大的影响力,官至太常丞。
    唐人没有人会觉得医贱,你去找医者救命,难道还能鼻孔朝天吗?
    连达官贵人对名医都以礼相待。
    「启禀陛下,这是臣关于济生堂的计划,请陛下过目。」
    李瑄将奏摺呈给李隆基。结婚前就准备好奏摺,这几天在天水王府修改完整。
    关于济生堂的事,朝堂还未下定论,只是一个倡议。
    让文武大臣心中有准备。
    「李相立济生堂,取『救济苍生』之意。」
    「济生堂分三院。一为回春院,专修医术,克疑难杂症,培养医者,为百姓谋福。」
    「二为军医院,主修刀兵之伤,辅修医术,得更精湛医术,治疗伤病。」
    「三为妇孺院,主修女子奇病,接生婴儿,诊治小儿杂病。可招女学童为医。」
    「济生堂之医,可得优厚俸禄,学成后,可赐三品到九品散官。在郡县建立济生堂,泽被苍生……」
    李隆基看完奏书后,缓缓将奏书的大部分内容,告知文武百官。
    这是在询问百官意下如何。
    从出发点上,李隆基看不出毛病。
    李瑄在奏摺上写:
    如果能让百姓果腹,只是最基本的皇帝。
    如果能让百姓丰衣足食,可堪为明君。
    如果能让百姓有机会读书识字,可以为尧舜。
    如果能让百姓老有所依,少有所养,可以为圣君。
    如果百姓在灾病的时候,能及时得到医师的救治,可以为千古圣君。
    当今天下,医生的数量有限,水平参差不齐,无数生病者得不到救治,庸医误人的事情,又时有发生。
    大力培养医生,是天下走向更文明的过程。
    李瑄还提到将陈藏器调回长安,任济生堂主事。
    陈藏器为盛唐第一名医,在开元二十七年,编着十卷《本草拾遗》。
    后世认为《本草拾遗》是《本草纲目》之前的医疗百科全书。
    可见陈藏器的医学造诣之深。
    寿王李琩在小时候得怪病,就是被陈藏器治好,李隆基表彰其功。
    现陈藏器为三原县令。
    就是李瑄杀鸡儆猴的那个三原县。
    本来陈藏器为三原县尉,李瑄以督常平新法不利为由,罢三原令,顺手就将陈藏器提拔。
    后世评选大唐五大名医,以出生依次为:孙思邈丶甄立言丶孟诜丶陈藏器丶王冰。
    除了不慕官职的孙思邈,其他每一个都是官吏,而且官职还不低。
    只是王冰还没有成长起来,他现在才三十多岁。
    并且王冰是李瑄的忠实拥趸。
    王冰也是道医,他自号「启玄子」,年纪轻轻,对《黄帝内经》的造诣极高,能举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