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安禄山怒火中烧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文武百官听李瑄要自掏腰包两千两黄金,大吃一惊。
    他们都知道这些黄金是正当来源!
    圣人奖励过李瑄太多次黄金,绝对超过两千两。
    其他绢丶钱丶金器丶玉器丶银器丶漆器等不计其数。
    百官吃惊的是李瑄竟能将两千金挥手用在济生堂。
    亲近李瑄的文武官吏,对李瑄的高风亮节满心敬佩。
    一般的官吏哪能想起这些呢?
    而济生堂的出现,在他们心中更为合理。
    这是泽被苍生的大策令!
    连中立派的官吏,都被李瑄的为人所感动。
    别的不说,相公真是一心为国为民,天下的楷模啊!
    以李林甫为首的保守派默不作声,刚才他们已经输一筹。
    李瑄总是搞出这种「苍生大计」,站在道义之上。
    他主动拿出两千两黄金,他们该怎麽反驳呢?
    「李相的黄金,皆为军功所得。怎麽能奉献出来呢?当今盛世,朝堂养活济生堂轻而易举。朕认可济生堂的建立,但黄金就不必了。」
    李隆基思虑再三后,决定同意开启济生堂计划。
    他没有要求李瑄出黄金!
    李隆基其实不喜欢这种长期投入,却难见成效的事情。
    十年不短,他老了,人生有几个十年?
    况且十年以后,在郡县布局,不知要多少年?
    很可能是二十年,甚至更久。
    李隆基注定无法看到。
    一旦在州郡立下济生堂,花费的钱财将无可计算。
    但李瑄把话讲得十分美好。
    提示李隆基,现在圣人建立雕版印刷,让更多贫寒百姓得有知识;建立慈幼堂,使普通百姓有所依。
    李隆基不一定能看到慈幼堂立于郡县,但他觉得自己一力推行,这算是他的功绩。
    就像汉文帝等许多君王一样,他们死后的名声,远超活着时的声威。
    再比如尧舜,活着的时候,一定不是圣君。
    李隆基认为花费这样的钱财,符合他的身后之事。
    「救济苍生,十年长安,二十年郡县。今陛下英明,得断此天下大计。臣相信今年今日,必名留青史;此时此刻,将是中国的升华,我们礼仪之邦,文明之国,必然如洛阳牡丹花一样灿烂,此臣之夙愿!」
    「臣之所赐,皆出陛下;臣所衣食,皆自百姓。臣只是遗憾黄金放在家中有何用处?臣得蒙厚爱,俸禄都远远用不完。过去汉代的三公杨震一介不取,丞相黄霸两袖清风。这是我辈宰相该学习的。国家在变革,在突破,在强大,臣出黄金两千两,为国家减轻负担,不过是绵薄之力。请陛下应允……」
    李瑄向李隆基一拜,声情并茂地说道。
    许多文武官吏,因为李瑄的话而流泪。
    李相德厚啊!
    「之前陛下赏赐臣一个金壶,今臣献出,为济生堂之用……」
    席豫步履蹒跚地出列,向李隆基拜道。
    此时的席豫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精气神全无,仿佛行将就木一般。
    正是因为风烛残年,身体老病,席豫才对济生堂有一种认同感。
    他期盼济生堂能快点完成。
    可惜他看不到了。
    「陛下,臣愿意献金百两,资助济生堂……」
    宰相裴宽发话了。
    他当过节度使,李隆基也奖励过他黄金。
    李林甫看到这种情况,面色微变。他身为首席宰相,怎麽能不以身作则呢?
    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出班,向李隆基拜道:「臣愿意献五百金,以建立济生堂正气。」
    他不舍得拿出更多的财富。
    李林甫话语一开,就代表他支持筹备济生堂。
    这是助长李瑄的声望!
    紧接着,其他几个公卿大臣,也向李隆基一拜,准备献出一些家财。
    至于三品以下,就没有资格在朝堂上抢宰相公卿的风头。
    「诸卿如此,朕心甚慰。李相领济生堂使,三原县令陈藏器调回长安,任济生堂判官,祭酒,兼侍御医。依李相所奏,在长安城外建立济生堂……」
    李隆基见此情况,不好再说些什麽,只能感叹李瑄德行无双,昔日张九龄也没有这样的风度。
    他准备将济生堂之事,让李瑄全权去做。
    陈藏器是李瑄推荐的,今后招其他名医执教,也将由陈藏器负责。
    届时再选拔适合行医的苗子,精心培养。
    这次朝堂以确立济生堂而结束。
    高力士宣布退朝!
    李瑄暂时没有去讨论心中的计划。
    朝会一结束,亲近李瑄的大臣还未靠过来,杨钊却屁颠屁颠跑到李瑄旁边,恭维道:「相公仁慈,相公仁义,济生堂一旦落成,天下将没有苦病。」
    「非很容易,还需要诸多筹划。」
    李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