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安禄山拜杨玉环为母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幕镇住,舌挢不下。
    谁都知道,太子瑛已成朝堂上的禁忌,即便有关于他的事,也会被臣子们刻意绕过去。
    开元有一个状元,就因为叫李琚,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当光王李琚随着李瑛被赐死后,状元李琚被贬成书令史,一直到现在。
    李林甫嘴角露出微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终究是年轻,这是找死啊!
    他已经在想像李隆基勃然大怒,对李瑄革职查办。
    「李将军请讲!」
    李隆基并未发怒,面色严肃,微微抬手。
    这让李林甫和文武百官大跌眼镜。
    「臣建议在宫外筑思子台,纪念太子,前光王,前鄂王。由此表明陛下宽恕他们,也不失为慈父!」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准许!由李将军任思子台监使,李监为思子台副监使,务必在半年内完成!」
    在李瑄话语落,李隆基就立刻同意。
    有的时候,天下幽幽之口肯定堵不住,但不明真相的民间百姓会认为李隆基心胸宽广,圣泽无量,儿子谋反,没几年就被宽恕。
    这也是李隆基同意李瑄提出建筑思子台的原因。
    还有就是,因为李瑄,李隆基的心结一下解开。
    他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知道建立思子台对身前和身后,都有巨大好处。
    「臣遵旨!」
    「臣遵旨!」
    李瑄和刚升任将作监不久的李岫一起领命。
    很明显,李瑄思子台监使的职位就是挂职的,为了标榜李瑄对思子台建设的重要性。
    真正的工作,由将作监去做,完成得好,连李瑄一起夸奖。做得不好,也不会训斥李瑄。
    因为李瑄那时一定在边疆。
    思子台监使,是一个临时的使职,等思子台完成后,就会撤除。
    「退朝!」
    当监礼官的声音响起后,诸臣才反应过来。
    李瑄连这样的密事都能与李隆基讨论,圣人对李瑄的信任,差不多跟高力士一样了。
    臣子们望着李瑄,感觉到李瑄的城府极深,不似少年。
    李林甫则如芒在背。
    纵使他口有蜜,腹有剑,纵使他有罗钳吉网,面对李瑄也束手无策。
    「暂时扳不倒你,就先把你的党羽全部剪除,我一定把火势蔓延到李适之身上,让你感觉到炙热。」
    李林甫在心中暗暗想道。
    退朝的时候,韦坚想藉机跟李瑄说些什麽,李瑄却以圣人有诏推脱。
    李隆基确实召他和安禄山入偏殿,让高力士作陪,二人认识一番。
    这一幕李瑄很熟悉。
    历史上拿下石堡城的哥舒翰,被李隆基这样安排一番。
    当时,安禄山也想和哥舒翰结识,就说:「我母亲是突厥人,父亲是胡人;您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血脉如此亲近,以后要更亲近一些。」
    但哥舒翰可能是《春秋》读多了,想要卖弄一些典故,回道:「谚言『狐向窟嗥,不祥』,以忘本也。兄既见爱,敢不尽心。」
    用的是「狐死首丘」的「反向」典故,意指追溯同源头,思念家乡,不忘根本。
    但安禄山明显没有会意,以为哥舒翰讥讽他为杂胡,大骂哥舒翰:「突厥种尔敢。」
    这使得哥舒翰差点要与安禄山真男人大战,幸好有高力士阻拦。
    「圣人意为两位将军交流用兵之道,共同为国效力。」
    入殿后,美酒佳肴上来,高力士在一旁说道。
    「我等明白,高翁先坐!」
    李瑄请高力士落座。
    安禄山慢了半拍,心中气恼。
    在高力士眼里,李瑄这样的大才子,肯定比安禄山这样的胡儿更有礼数。
    三人坐下后,高力士告知两人随意聊,就当他不存在即可。
    安禄山刚准备说话,李瑄为高力士倒酒,敬一杯酒后才作罢。
    高力士看重李瑄,与李瑄同饮。
    这让安禄山很警惕,李瑄不仅仅文韬武略,连拍马屁的技术,貌似都比他都高一筹。
    他一定要把那件事情敲定。
    「李将军,我在国家东北,您在国家西北,都是为圣人镇边安民。据说李将军用兵,次次以一当十,每一次的斩俘,必是敌人的十倍以上,不知李将军有何秘诀?」
    步入正题后,安禄山向李瑄问道。
    虽然不服李瑄能在他上面,但安禄山对李瑄的能力,非常忌惮。
    作为一个身经数十战的将领,明白斩俘十倍以上的困难。
    但李瑄从丰安城防守之战,贺兰山西高坡之战,擒双可汗奔袭战,积石军之战,漓水之战,青海奔袭战,次次如此!
    李瑄活着,他有出头之日吗?
    「我就是一介武夫,两军未交,匹马突入,只要杀死敌人主将,就能获得胜利,据说安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