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接连上门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能吃多少斤橘子苹果啊?”江妈一听就心疼了,口中啧啧作响。
    “这有啥,还有一种荔枝不是最好吃的,但全世界只有一棵树,人家可是论颗卖的,六十年代就要卖五块钱一颗,前两年一颗最重的卖了五十五万。”江力撇撇嘴,有钱人就是会玩。
    六十年代的时候,普通工人的工资也不过三四十元,一颗荔枝就要卖五元,一般人哪里吃得起?
    就比如现在如果有人说一只羊能抵得上一线城市的一套豪宅,估计大多数人都不信,但瓦格吉尔羊和刀郎羊就真的值这个价格,一只卖到一千多万。
    普通人能吃到四百多一斤的顶级阿尔巴斯羊就感觉自己已经过上富豪的生活了,却哪里想得到富豪的天花板他们看都看不到。
    像是阿尔巴斯山羊,丹!东草莓等等这些,都是给普通人看的所谓富豪天花板。
    实际上真正富豪们享受的东西,普通人不要说见,可能一辈子都没听说过。
    比如某个品种的苹果,根本不可能流通到市场上,才刚挂果就已经被富豪们分得一干二净了。
    富豪们当然不会大肆宣扬这些,他们不傻,不会给自己招人仇富。
    “你管人家?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你瞧你爸现在的模样啊,有钱人羡慕都羡慕不来。”江妈倒是看得开,也能自己找幸福点。
    不过说着说着就担心起来了:“阿力啊,你那水,会不会有谁惦记啊?真要有人惦记了,咱就交给他,不去惹麻烦,有的人呐,当面笑嘻嘻,背后捅一刀,你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再有钱啊,也得人在才行。”
    “放心吧,老妈,没事得。”江力眼看着厨房锅里升腾起浓浓雾气,知道是水开了,便到厨房,问:“一人一碗是吧?”
    “你要想多吃就多下点。”对于江力的厨艺,江妈向来放心,见江力进去了,就不再进去,而是和江爸嘀嘀咕咕的不知道说啥。
    江家村姓江的都是从三山迁来的,还保留着大年初一早上吃线面的习惯。
    通常都是拿年夜饭剩的鸡汤、鸭汤、猪脚汤等高汤做汤底,加点开水,加点盐,加点米酒,撒点葱花就是面汤了。
    线面通常是一人一组,三江省的线面以会“无限繁殖”而曾经在网上成了网红食品。
    但在三江人眼里,就是普通的,容易消化的食物而已,逢年过节吃,大病初愈也吃。
    水开了,线面下锅马上就软,用筷子搅后马上就捞起来放入面汤中,一碗高汤线面就成了。
    璐市一带习惯吃面线糊,一组线面通常能煮一大盆的面线糊。不是线面珍贵,实际上在江力看来,大抵是借着线面的由头大肆的添加各种配菜,鸭血,小肠,瘦肉,肥肠,猪肝,只要你能想得到的,都可以一股脑的往里加。
    一碗面线糊里,配料比主食材还多还贵,能是小气么?
    江力家正月初一早上雷打不动吃线面,一人一碗,而且每人都会卧一个荷包蛋。
    厨房里早就摆好了六个碗,每个碗里都盛好了鸡汤,也卧了一个荷包蛋了,江力把线面下到锅里,用笊篱轻轻往下压让线面全没入水中,笊篱沿着锅壁划拉几圈,再往下一压。
    线面就乖乖进了笊篱,抬手腕笊篱离水,再轻轻一抖,水份甩下锅中,把面滑进汤,一碗新年富贵面就完成了。
    “吃线面啦。”江力把面捞好,叫着还在外面捡鞭炮已经捡到邻居门口的丫丫。
    “来啦。”丫丫飞奔回来,两只手捧着一大捧的还带着引信的鞭炮,向江力炫耀:“阿舅,看~!”
    “请问是江力先生的家吗?”路口拐进来一辆车,司机从驾驶室里探头出来问。
    “请问您是?”江力从厨房端着面出来。
    “啊,您就是江力先生。”司机显然认出了江力,连忙下车,一路小跑着拐到车右边想开门。
    没等司机手伸出去,副驾的车门和后边的右侧门都开了,副驾下来一个,后面下来一个。
    江力看着眼生,就觉得奇怪。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