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半年前,胖哒的东力公司电池发布会视频就流露出来了。
虽然其发布的电池性能逆天,但一般这种性能有极大飞跃的产品,从实验室手搓的样品到大批量投产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至少要三年五年,一般都会到七八年以上。
如果某种原材料受限,比如这个材料的原矿整个蓝星上储量就很少,或者说,储量不算很低但是并不富集在某区域,又或者干脆是以现在的技术无法开采等等因素。
那么量产的时间可能还要往后推,而且只要其中一个环节没解决,这种新产品的量产就遥遥无期。
哪怕你性能再逆天也不行。
当时东力公司给不少车厂提供了样品,后续也一直在陆续提供电池样品。
但也仅限于样品而已。
西方花了点代价就很轻松搞到了东力公司的电池样品。
本来东力也没准备保密,都没要求那些得到样品的车厂签署保密协议。
结果把电池拆开分析后,欢天喜地准备依葫芦画瓢的西方人傻眼了。
原本在他们看来,只存在西方人造得出来东西而东方人搞不定的情况;但凡是胖哒人搞出来的东西,他们只需要稍加研究就能轻松搞定。
结果这次,他们真傻眼了。
电池并不复杂,甚至和现在通行的锂离子电池在结构上都差不多。
事实上,就现在通行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甭管它是圆柱形还是砖头形或者是比养的宣称的刀片,都脱胎于纸质电容的结构。
只要稍微懂一点纸质电容生产线的,都能不用参考其他锂电池厂家的生产设备,就能轻松搞定。
甚至在工艺上,东力的电池跟那些做了多年电池的厂家都没法比,还有不少的提升空间。
比如正负极介质的涂布就不够均匀等等。
不同的是电解液和正极材料,电解液是一种他们此前从来没有见过的类似肥皂一样的软固体。
正极材料竟然用的是一种稀有金属铽的化合物。
新型电解液解决了现在锂电池的所有痛点:能抑制金属晶枝的生长;电通量极高;能自愈合;隔热性能绝佳等等。
比许多国家还在实验室阶段的固态电池性能还好。
经过化学解析,得出是一种铽的化合物,确切说是一种络合物。
铽在蓝星上的储量很低,但由于其用途不是很广,且许多用途还有替代品,加上铽的化合物通常有毒,这几个特点让铽的价格和比它储量还高的金属比起来,低了许多。
关键是铽在蓝星上的储量,完全不具备成为需求量极大的汽车动力电池原料的条件。
把整个蓝星上的铽全开采出来也不够蓝星车企三年的用量!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让他们倍感棘手的,那就是制备铽的络合物的方法和工艺。
他们在实验室里用了无数的办法,铽盐都能轻松的得到,但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得到铽的络合物。
铽的络合物制备方法他们相信总有办法能从胖哒那里搞到。
但是铽从哪里来?哪怕胖哒的东力公司对外公布了铽的络合物的制备方法,他们也没办法把电池量产出来。
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也正因如此,西方在研究了一段时间的东力公司生产的电池之后,就不再予以关注。
在他们看来,除非能到外太空去,发现并且带回来巨量的铽,否则东力的电池就只能永远的停留在样品阶段。
或者成为某些顶尖富豪的定制玩具。
根本对传统的化石燃料车及电池厂构不成威胁,也动摇不了汽车行业的根基。
可以说东力的这款电池没有任何的战略价值。
甚至于他们还暗暗窃喜,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按着不予公布,就希望东力和胖哒在铽络合物电池这条道上越走越远。
就如同脚盆鸡在氢燃料电池上越走越远一样,最终彻底失去电车市场的话语权。
氢燃料电池对不对?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是很好的技术,绿色,环保,优点很多。
但是它有两个致命弱点,一个是氢气的获取,一个是氢气的存储。
整个宇宙物质的绝大部分是氢,氢原子占了整个宇宙质量的88%以上,而氢气(不是氢元素)依旧占据了宇宙总质量的75%以上。
在宇宙层面上而言,氢气显然是最容易获取,最廉价的能源气体。
但是在蓝星这些岩石星球上却不是,在蓝星存在于自然界的氢气数量少,只有大气总量的两百万分之一左右,而且都处于大气层的外层,获取成本极高。
一般都通过从煤或者天然气以及其他化学途径来制备。
而且氢与氧极容易反应,爆炸极限范围极广,4%~75%的浓度范围内,一丁点火星就能爆炸。
而且氢气容易渗进金属中,渗进氢气的金属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