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玄武门!(12000字,手指都冒火花了,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世民终于见到了李渊。
    在那座昏暗至极的殿中,在那座不曾能见到光的殿中,就连烛火也不曾有一支。
    阴沉、潮湿。
    在一场血腥的杀戮后,父子终于相见。
    李渊以为自己会见到一个英武冰冷的叛逆之人,但李世民褪去了铠甲,只身着冕服,一见到李渊,便直接跪倒在地上。
    “儿子救驾来迟,请父皇降罪!”
    李世民跪着,李渊的眼中有无数复杂的情绪在涌动,在这一刻,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这个儿子,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优秀到了自己难以置信的程度。
    他再一次的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立秦王为太子。
    他招招手,李世民膝行向前跪在李渊身前,李渊摸了摸李世民的头,颤抖着温声道:“秦王,你做的好,如果没有你,就要让奸人作乱了。”
    李世民顿时痛哭起来,平阳跟着哭,殿中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哭泣声,气氛压抑至极。
    左右都退了下去,只剩下了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二人相对。
    父子二人分开,李渊颤颤巍巍的向后退了两步,他望着李世民,终于将自己的情绪爆发出来,痛哭道:“二郎,二郎啊。”
    李世民伏在地上,他听到了李渊痛苦的声音,以及蕴含着无尽悲伤的话音。
    李渊泣声道:“当年我的姨夫经历了这样的事情,现在我也经历了这样的事情,我杀死了大郎和四郎。
    这难道就是承天受命的结果吗?
    自古以来的天家,难道就真的没有亲情吗?
    如果早知如此,我宁愿做一个富家翁。”
    李世民流着泪道:“陛下!
    父皇!
    父亲!”
    一声高过一声,就如同李世民现在心中激荡的心情一样。
    李渊喃喃道:“是我的错,是我的错,我不能再犯错了,我不能再犯错了,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给你什么。”
    黑暗几乎无光的殿中,只留下父子二人的声音。
    ……
    不知道过了多久,擦干泪痕的李世民走了出来,他的脚步依旧稳重,脸上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势,手中则握着李渊刚刚颁给他的诏令。
    如今整座皇宫都在他的控制中。
    在大唐,秦王控制了皇宫,就控制了长安。
    控制了长安,就控制了关中。
    控制了关中,就控制了天下。
    李世民一走出来,一行人便簇拥着他向前而去,一直走到殿外。
    “秦王,天亮了!”
    阴云密布的苍穹中,那些阴暗渐渐散开,所有人都以为会下雨,但没想到竟然会放晴,就像是上天也知道为李世民而庆贺。
    天亮了!
    李世民听到这句话,心中突然被触动,是啊,天亮了,过去的一切就像是一场梦,无论曾经有多黑暗,现在都天亮了。
    李世民握了握手中的诏书,这封诏书给了李世民掌握皇宫以及长安所有兵权的权力,以及真正的十二卫大将军的权力。
    他现在已经可以节制天下兵马,无论是实际上,还是名义上。
    名正言顺。
    他一直所追求的东西。
    ……
    发生在玄武门的事情迅速传遍了长安城,没有多少人谈论,毕竟这件事非常忌讳,但抨击李世民的人并不多。
    因为他们纵然不相信是太子和楚王谋反,但他们都相信一件事,那就是太子和楚王想要谋害秦王,秦王只不过是被迫反击而已。
    人心中真的有一杆秤,秦王的处境之艰难,早就传得民间到处都是。
    所以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并没有多少人去惋惜,李世民自己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但实际上外人对他的评价并不是如此。
    拿到所有的兵权并不是一个结束,在仅仅两三天后,李渊就正式下发诏书。
    “诏:储位之重,社稷所担,建储立位,协于万邦。
    天策上将、太尉、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扬州大都督、领十六卫大将军、中书令、上柱国、秦王世民,器质冲元,宏图夙著,德行日尚,威仪日隆,职兼内外,朕属意之,朝野俱见,宜承邦国,可立为皇太子,所司具礼,以时策命。”
    册封李世民为皇太子的圣旨很快就到了秦王府,同时命太子李世民监国的旨意也同时下发。
    “诏:命太子世民监国,军机要务,三省职事,咸由其决,而后呈报。”
    明眼人都知道,这道旨意一下,李渊就是真正的光杆天子,彻彻底底的有名无实,而后呈报,只不过是一句虚言而已。
    到了这一步,李世民已经事实上成为这个帝国的掌舵者,一场政变,这就是结果。
    李世民进位东宫,曾经所有的官职都不再需要,曾经秦王府的一众人纷纷进入东宫,房杜、长孙无忌,尉迟恭、程知节、秦叔宝等人,纷纷在东宫有了新的官职。
    “李建成的旧人,太子准备怎么处理?”
    东宫中,李世民负手望着湛蓝的天空,洛玄夜在他身后一个位置,问道。
    “饶恕他们。”
    李世民果然说出了那个洛玄夜知道他一定会说出来的答案,李世民温声道:“不要让大唐陷入内战中,这是我的愿望,宽恕他们,就像是我曾经宽恕我的敌人一样。
    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我知道其中有许多大才之人,青阳愿意去走一趟,让他们归顺我吗?”
    洛玄夜温声笑道:“太子,你有比泰山还高,比大海还宽广的胸怀,足以容纳世上所有的高山和大川。
    没有人会臣服于你,就像是过去所经历的一切。”
    李世民缓缓伸展开双臂,“青阳,真暖和啊,未来会是什么样呢?”
    洛玄夜微微笑着,“我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因为我难以想象会有多么的辉煌,但有一个人知道。”
    李世民转头望向洛玄夜,笑着问道:“是谁?我一定将他请来。”
    洛玄夜轻笑着,“当然是文公老祖,他等待这一天或许有许久了。”
    文公。
    听到答案,李世民愣住。
    竟然是文公。
    原来是文公。
    果然……是文公。
    ———
    玄武门之变所留下的资料是丰富的,那些详细的对话,为我们展现了亲历者的心路历程,为每一个行动的动机提供了解释,这已经不再是值得探究之事,无论是秦王府诸将,还是那些智慧通天的幕僚,在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是配角,李世民他内心的真正想法是什么,又对他有什么影响呢?
    “他果决的射出那一箭,笼罩在大唐之上的阴云被撕裂开,耀眼的光芒洒落下来,照在他的身上,为他披上黄金的铠甲,大唐也走入了那个昂扬的时代,至于那些阴影和遗憾,全部留在了武德年间,伴随着时代的尘埃。”——《唐帝国兴衰史》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