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浩然正气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小羽心中一动,她虽完全不记得春秋战国时的中原地图,却隐约记得孔老夫子好像出身鲁国。
    可孔夫子是山东人,山东有晋阳不?
    “据说西方各国君王,都是中华上邦贵胄的后裔,你们鲁国也曾在东方建立‘中原鲁国’。”她问道。
    红蕖傲然道:“没错,我大鲁国君与八大世家的先祖,皆为中华上邦王孙公子。
    除了中原鲁国的公子,还有与暴秦争霸中原的赵楚等国后裔。
    比如晋阳城,就是赵王后的先祖修建。
    又比如孔伯伯,他出自八大世家之一的孔家,西鲁孔家是孔圣人嫡系后裔中的一个支脉。”
    “呃,猎旗仙孔瓒竟然是孔圣人的子孙.”小羽心里感觉有点古怪。
    红蕖瞥了她一眼,没继续聊孔瓒这一略显敏感的话题,道:“当初中华上邦百家争鸣,儒学早早发源于鲁国,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在中原成为主流。
    等鲁国贵族和孔家后人带着儒学来到西方西方蛮荒,别说百家争鸣,连一家之说都没,儒学自然蓬勃发展,被各大诸侯国接受。
    但要论文风之鼎盛,还得是咱大鲁!”
    “‘西方小中华’的称号,也只能属于咱大鲁。”
    红蕖声音铿锵有力,小脸威严肃穆,像是在进行庄严的宣判。
    小羽没啥感觉,只问:“儒学能得长生否?”
    红蕖用看神经病的眼神看她,道:“若能得长生,我还苦求什么仙缘?”
    “儒学不能帮书生修炼出特殊的真气?读道经能培养道气,读儒家典籍,不能培养一点‘儒气’?”小羽道。
    红蕖点头道:“可以是可以,我父亲就修炼了一身浑厚的‘浩然正气’,但儒道是入世之学,只能入世安邦济民,无法度人出世成仙。
    大道三千,术法无算,唯有金丹,唯一正道,其余皆为旁门。”
    小羽试探道:“浩然正气的修炼之法,你父亲可有传授给你?”
    红蕖乜斜了她一眼,“你想学?”
    小羽正色道:“我仰慕儒家圣道,想做个孔圣门人。”
    红蕖幽幽道:“孔伯伯还是圣人后裔呢,照样放弃儒道,入山修了异术。
    甚至孔圣人本人,也只是仙逝,而非飞升成仙。”
    “等我遇到了仙缘,你再来跟我说这些。”小羽道。
    ——饭都吃不饱,还嫌什么肥肉太油腻!
    红蕖摇头道:“我跟你说过,父亲从来没教过我任何武道。
    学了哪怕不练,心里还是会想,精神和气息渐渐受到影响。”
    当晚,小羽和往常一样,接近四更天的时候,跳出水池,擦干身上水渍,回到床上休息。
    她刚躺上去,床另一头的红蕖便翻了个身,把她一条腿压在胸脯下面。
    小羽刚要一脚踹在她屁股上,脚板忽传来点点瘙痒。
    小羽一惊,“这死丫头莫不是晚上没吃饱饭,把我的脚丫当夜糖舔?”
    可很快她便察觉不对,掌心的骚动很有规律.别乱动!
    是三个字!
    小羽惊疑不定,却明白红蕖并非吃夜糖。
    她盖上薄被,气息渐渐平稳,如同熟睡。
    “去飞仙渡之前,父亲将‘浩然正气’传授给了我。
    他担心一去不返,担心我一辈子也难续仙缘,浩然正气用来最后托底。
    当初被燕飞鹰抓住,清河郡王派人审问过我。
    浩然正气无法成仙,却依旧是天下人渴求的仙武宝典。
    我推说为了仙缘,不懂任何武功,所以你记下口诀就行了,千万别修炼。
    其实,你现在也没修炼的条件。
    要练出一口浩然正气,必须熟读万卷书。
    不仅限儒家著作,要吃透百家经典,以自己的思想为熔炉,炉炼百经,凝练出自己的儒家之道,最后才有丝丝真气从泥丸宫落下,进入四肢百骸。
    不是内气,是真气。
    浩然正气不强求体魄强健,关键在精神与理想。
    一旦养出浩然正气,直接是与天地交感的真气,而非自血脉中诞生的内气。”
    口诀有点长,六七百字,很多字小羽第一次见。
    幸亏她这辈子记性贼好,尤其是经历鲲鹏之变后。
    不认识不会读,却记住了字形。
    第二天,红蕖和小羽起床后,都没表现出任何异状。
    只是在下午道经诵读时,红蕖借道经中的句子,为她讲解了一些生僻字句的读法和意义。
    小羽心里热乎乎的,虽没直接表达谢意,跟红蕖关系却更加亲密了。
    “羽丫头,小凤仙,凤仙呀”
    当晚,大概八九点的时候,院墙后面忽然传来幽幽的低呼。
    若隐若现,鬼鬼祟祟,晦暗不明。
    小羽第一时间想到又有老鬼来找自己了。
    可等她将感知蔓延过去,却感受到活人的气息——心跳与呼吸。
    还有些熟悉。
    “张大娘?”
    她跳上围墙,低头一看,黑黢黢的墙角,缩着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妇人。
    可不就是张大娘?
    “大晚上,你来这儿做什么?还——哎呀,你咋了?脸这么苍白,还有黑眼圈,生病了?”
    围墙有三四米高,站在上面看不太清楚。
    等落到张大娘边上,小羽惊讶发现才一日不见,大娘憔悴了许多。
    “唉,把这劳什子拿走吧!”张大娘将一件物什塞进小羽手掌,像是卸下万斤重担,长长吐出一口气,面色都好看了许多,道:“带着这玩意儿,我昨天一夜都没睡安稳,生怕丢了或摔坏了,无法向许家交代。
    今天起床,我恁是不晓得该如何处置它,放在家里吧,怕被贼人偷。
    毕竟咱这小门小户,在高来高去的贼人面前跟没关门一个样。
    带在身上吧,既担心弄丢,又怕磕着碰着,把这精贵玩意儿弄坏,可把人给愁怀了。
    今天西街侯员外过寿,请了长春班在街口唱大戏,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我也想去看戏,顺便吃两块点心,却不敢离家,难受啊!”
    小羽古怪道:“就一件死物,你把它埋在墙角砖头下,或者塞进狗窝,谁知道呢?”
    张大娘道:“天知地知鬼神知,关键是我自己知道,我知道了就会担心。”
    “你若实在担心,可以找机会悄悄还给许慧儿。”小羽道。
    “你来决定,决定好了你悄悄去还给她。”张大娘道。
    小羽无奈道:“我都不晓得许家在哪,而且我和你不一样,不能到处乱跑。”
    张大娘沉吟道:“我觉得朱一套说得对,赌徒不可信,不能将钱全部交给老许。
    玉佩最好先藏起来,等许慧儿长大嫁人,再拿出来充作嫁妆。”
    “您老还是很有成算的嘛!”小羽道。
    张大娘翻了个白眼,“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
    “那玉佩”
    “你是高来高去的高人,不怕贼,你收着。”
    ——可你就不担心我做贼?
    这话只在心里过了一遍,便消失无踪。对张大娘说,显得太矫情。
    “好吧,我收起来,等哪天你觉得许慧儿需要了,再找我要。”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