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都要死了,儿子为何还要将她赶下台?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武则天都要死了,儿子为何还要将她赶下台?
    禾珯茬
    2024-7-12
    20:27
    云南
    首发
    听全文
    约11分钟
    23人听过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等大臣在东都洛阳紫微城发动兵变,杀了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史称“神龙政变”。
    政变后的第11个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享年八十二岁。
    我们都知道政变是有风险的,武则天明明已经立李显为太子,他只需要再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
    为何还要冒着失败被废的风险,发动“神龙政变”呢?
    事实上,他不冒真不行!
    一、
    武则天在选太子时,为何要舍近求远放着洛阳现太子李旦不用,反而要接回远在房州的废帝李显呢?
    她这么做既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防范。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东北契丹爆发了“营州之乱”。
    武则天想趁机提升下武家子弟的名望,于是先后派出武三思、武攸宜、武懿宗等挂帅出征,并且还给配了二十八将,以及仅剩的名将王孝杰。
    结果,武家子弟一到战场立马软了,敌人兵马还未到,他们就弃城逃跑。敌人走了,他们就拿当地平民百姓出气,以投降叛军的罪名随意屠杀。
    营州之乱后,武家子弟名声大臭,连带着武则天威望大损。武家人想要继承太子之位,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此时,李家最有竞争力的是皇嗣李旦。
    一直以来,那些拥护李唐的大臣守护的对象是主动让位的李旦,而不是远在房州的废帝李显。
    这种情况下,武则天要是直接立李旦为皇太子,自己必然会面临被太子架空的可能。武则天还不想放权,自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但立太子之事又迫在眉睫!
    武则天当机立断,将李显这个准备已久的备胎从房州拉回来当太子。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武则天派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秘密接回李显及家人。六个月后,又宣布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
    李显是高宗临终前亲自选出的皇位继承人,而李旦只是武则天选出来的傀儡皇帝,从法统上来看李显比李旦纯正。
    这点李旦是看在眼里的!
    当武则天将李显接回洛阳后,李旦就知道太子之位不保了,于是他主动请求逊位,要将太子之位让给哥哥李显。
    李显的太子之位确定后,武则天就恢复了李旦的自由,复封为相王兼领太子右卫率,后又遥领安北大都护。
    武则天这招非常厉害,可谓是一石三鸟!
    即解决了太子人选,又避免太子做大威胁到自己,还维护了武家人。
    由于李显法统比李旦高,一部分拥李派就从支持李旦转向了李显,瞬间就将铁桶一块的拥李派给分裂了。
    武则天又趁机给予李旦自由,目的是让李旦去牵制李显。
    武家作为争位失败者,面临被彻底清洗的风险,为了防止武家垮台,武则天又果断启用梁王武三思。
    李显对武则天的恐惧是发至内心的!
    政变发生时,武则天已经81岁了,可是她照样很有震慑力。
    当李显站在武则天榻前,武则天的一句话就让李显吓得魂飞魄散、想要逃走,要不是桓彦范拉住李显,李显早就没有当皇帝的机会。
    李显如果不是软弱,他根本就活不下来,早就被武则天杀掉了。他在武则天的恐怖高压下生活了二十多年,并被改姓为武。这已经不仅是软弱可以形容的,而是彻底失去了人格。
    只有选这样的人当太子,武则天才觉得可以睡个安稳觉。
    可惜,武则天还是失算了!
    二、
    “神龙政变”发生的太过突然,很多人是没有预料到的。武则天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千算万算,还是失算了。
    不仅武则天没算到,张柬之、敬晖、桓彦范等人也没算到,连怎么死都不知道的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更是没算到。
    至于李显则是被赶鸭子上架,到了关键时刻差点就不玩的主,他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当武则天将李显立为太子,大家都在等时间,等武则天驾崩,权力进行自然过渡就行,没人想要冒险搞什么政变。
    从这层意义上看,“神龙政变”好像是没有意义的。
    不论有没有政变,江山必然要回归李唐,李显已经是太子,自然可以继承皇位。
    问题是,意外发生了!
    武则天晚年多灾多病,精力和体力都无法支撑她长时间地处理朝政。但是她又不想就此放权,就将张昌宗和张易之两兄弟从后宫推到了前朝,成了自己的耳目。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