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北宋真正的孤勇者,思想超前900年,一首诗显宰相格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换了,与状元失之交臂。
    登科后,王安石授淮南节度判官,秩满后他主动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选择继续留在地方沉淀,转鄞县知县。在任四年,政绩突出。
    公元1051年,王安石入而立之年,转官舒州通判,宰相文彦博表请宋仁宗,荐王安石入朝。
    但王安石却以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为由拒绝了,随后欧阳修也为其举荐,王安石以母亲年事已高为由,再次婉拒入朝。
    因此,欧阳修念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任命他为群牧判官,出任常州知州。
    在赴任的路上,王安石途经杭州,写下了一首《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这首诗很经典,虽然此时他刚31岁,还未入朝,更未成为宰执,但已经初具宰相的格局:人只有站到最高层,才能看得更远,不畏流言蜚语,去实现心中的理想。
    尽管王安石直到临终,理想也没能实现,可是谁说失败的就不算英雄呢!
    04.
    公元1058年,王安石调为度支判官,进京述职,作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首次表达了改革的意愿,但宋仁宗并没有采纳。
    随后,朝廷多次征召王安石,王安石都婉拒了,因此留清名,朝臣多以不能结交为憾。
    最终,朝廷召王安石入京修《起居注》,这一次王安石接受了,不久后升直集贤院、知制诰,负责审查京城刑狱案件,朝中士大夫都引为盛事。
    不过王安石因耿介,得罪了当朝权贵,遭到弹劾,适逢王安石丧母,遂去官回江宁府守孝三年。
    这期间,朝廷依旧数次征召,可王安石均以服丧为由拒绝了。
    公元1067年,宋神宗即位,王安石守孝期满,知江宁,属于他的时代终于到来。神宗登基后不久,就召王安石归京出任翰林学士兼侍讲,次年便开始谋划革新。
    公元1069年,49岁的王安石升相,提举40多人,正式颁布变法条例,开始大规模推行改革。
    苏轼守孝期满后回朝,上书谈论变法的弊端,王安石很愤怒,就让御史谢景温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他的过失,最终苏轼自请出朝,任杭州通判。
    因此,保守派开始大举反攻,先是御史中丞吕诲控诉王安石变法十大过失,被贬出朝,韩琦也上书劝停新法,司马光更是三次写信给王安石,也劝他废弃青苗法,恢复旧制。
    王安石据理力争,随后司马光联合御史台和范纯仁等上表,神宗迫于压力,打算暂缓,因此王安石称病辍官,请求归隐。
    神宗见王安石如此坚定,就将御史台反对变法的一众官员全部外放,因此司马光自请退居洛阳,绝口不论政事。
    不巧的是,公元1074年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保守派再次联合上书请求停止新法,时开封上门监郑侠进《流民图》,加上皇太后和太后的哭诉,无奈之下,宋神宗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之职,改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一年后,神宗再次启复王安石为相,继续推动革新,但此时革新派内部也出现了很多借机打击报复保守派的事件,变法一时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公元1076年,王安石的长子王雱病故,心力憔悴的王安石主动恳请罢相,退隐江宁,宋神宗挽留无果后,任命其为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封荆国公。
    此时的王安石已经58岁,进入人生暮年,属于他的时代即将落幕。
    之前复相时,王安石就已经感觉身心疲惫,因此过瓜州时,写下了那首着名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5.
    王安石归隐江宁后,建半山园,自号“半山”,在这里他度过了几年清闲的时光。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王安石病重,因此表请将半山园改为寺庙,神宗赐额“报宁寺”,又称半山寺。
    次年春,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启用司马光为相,革新派遭到清算,几乎全部外放或罢官。
    此间哲宗为安抚王安石,加拜为司空。
    公元1086年5月21日,王安石在钟山长逝,终年66岁,获赠太傅,葬于半山园。
    同年10月,司马光病逝,终年68岁,谥号文正,赐碑“忠清粹德”。章惇升相后,弹劾司马光更改法度,因此削除赠谥,毁坏赐碑。
    实际上,王安石变法也并没有完全失败,革新期间,王安石主张攻吐蕃,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建立起进攻西夏的有利战线。
    而司马光升相后,却把士兵用生命夺取的土地,无偿送还给了西夏。
    哲宗亲政后,王安石得以配享神宗庙庭,谥号“文”,宋徽宗时,又追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孔庙。
    纵观王安石这一生,前半程韬光养晦,努力沉淀自己,后半生大刀阔斧推动改革,遭遇无数困难,不惜与满朝文武为敌,但最终革新还是失败了。
    这不由让人想起陈奕迅的歌:
    他们说要戒了你的狂
    就像擦掉了污垢
    他们说要顺台阶而上
    而代价是低头……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爱你来自于蛮荒
    一生不借谁的光
    你将造你的城邦
    在废墟之上
    去吗去啊以最卑微的梦
    战吗战啊以最孤高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在文坛,王安石创“荆公新学”,并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比如那首脍炙人口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的词,多为抒情咏物之作,词风空阔苍茫、淡远纯朴,一首《桂枝香》开“豪放词”之先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虽然苏轼曾反对他,但若在北宋文坛找一个最懂自己的人,一定是王安石,他们分属不同阵营却惺惺相惜,否则“乌台诗案”后,王安石也不会救他一命。
    在国际上,王安石的改革享誉极高,1944年,华莱士访华期间,在谈论经济时特意提到了“青苗法”,此前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时任农业部长的华莱士仿照王安石的新法,成功度过了危机。
    所以,历史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虽然“熙宁变法”失败了,但不能否认它的前瞻性。
    本栏目历时一年精心打造,建议加入书架,从第一章节开始跟进阅读,以免漏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