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山乡巨变(三)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今天是高考放榜的日子,王世川忐忑不安的陪着妹妹英子,来上河沿中学查询她的考试成绩。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中,他们一家来到红石湾大队已经满三年了。
    班主任王老师笑意盈盈的问王世川讨要喜酒喝,恭喜他的妹妹王世英同学高中秀才。
    超出了专科线十分,地区师专是妥妥的了。
    “二哥!我考上啦!我考上啦!”
    兄妹二人迷迷糊糊的离开了中学,突如其来的幸福让他俩有点摸不着北了。
    原本神情淡定的英子这才大梦初醒一般,拉着王世川的胳膊疯疯癫癫的欢呼起来,像极了范进中举的架势。
    那个年代农家子弟能考上师范就是光宗耀祖的铁饭碗,更不要说大专生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三年寒窗的辛苦,没有经历过是很难想象的。
    这几年王世川除了过年和寒暑假,平时就没怎么和妹妹打过照面。
    不是在学校没回来,就是到河沿上看书去了,或者是书不离手,连个和她唠唠嗑的机会都没有。
    “考上啦!英子,你要啥礼物?二哥都帮你买!”
    老街上过往的行人熙来攘往,王世川心潮澎湃道,恨不能向全天下宣告,他的妹妹中秀才了。
    父亲王元初经常提起,过去一百多年来他们河西王家老六门中,出过的最大人才,是在清朝同治年间,有一位曾祖去江宁府赶考,中了个举人。
    江宁府就是现在的南京,曾祖秋闱乡试的地方,肯定就是当年的江南贡院了。
    另外还有一位族叔,在红军的部队里做过团长,可惜后来的“皖西事件”中被自己人错杀了。此人如果不死,解放后应该是位将军。
    除此之外,后世子孙数代平庸。
    所以英子能考上大学,在王世川看来,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天大喜事。小妹这时候提什么要求,他这位“不差钱”的兄长都会答应的。
    “二哥,你给咱家买台电视机吧,听我同学讲这段时间的日本连续剧《血疑》特别好看!”
    两个人正好站在区供销社的对面,英子喜出望外的对王世川提要求了。
    “电影匣子?啥叫连续剧?”
    王世川不解的挠头道,他原本以为妹妹会要求买手表、新衣服啥的,电视机这玩意在省城的朋友老杨家见过,而连续剧还是第一次听说。
    “跟广播剧差不多!哎呀,我们先进去看看吧!”
    英子嫌解释麻烦,干脆拉着二哥的胳膊,把他拽到了供销社里。
    “英子,电视机在我们红石湾这样的山旮旯,能放得出来吧?”
    广播剧王世川知道,收音机里每天一集两集的播放,和小说连播一样特别熬人。
    他这段日子迷上了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每到精彩的情节就是且听下回分解,急得他恨不得把收音机给拆开了。
    “只要有电的地方,电视机就能用。我同学家在老沙河粮站,她家的电视机就能收到信号!”
    英子肯定的点头道,可是这家老街上最大的供销社让兄妹俩失望了,没有电视机销售。
    看着妹妹有点失落的样子,王世川很是心疼,答应她就算是跑到省城,这个暑假也一定要把电视机买回来。
    英子是个懂事的姑娘,让二哥买电视机就是一时兴起,真买不到也就算了。
    但王世川却把这件事放到了心上,第二天就去了县城。百货公司里一打听,电视机还要凭票购买。他又费尽周折托了好多层的关系才弄到了票证,终于把一台十二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买到了手里。
    太阳快要落山了,红石湾茶厂的场院里,电视机端端正正的摆放在一张长条桌上。
    王世川正踏着竹梯在屋顶上摆弄着天线,英子认真的调试着电视频道,“沙沙沙”下雨一般的杂音,传遍了场院的每一个角落。
    毛丫头、大成子、旺孩这三个小娃过年一样,跑前跑后的传递着信息,看到图像了没有声音、有声音看不到图像之类。
    成子奶奶和老爹王元初老先生,也从小学那边过来了,正在和孙师傅一起品着新茶拉着家常。他们把电视机这种时新的玩意,当成了早年间的唱堂会。
    卫兰站在竹梯下面仰着脖子,焦急的看着丈夫在那摆弄,她最担心王世川把这一千多块的新家当折腾坏了。
    “英子!可放出来啦?”
    王世川刚从县城回来,气还没喘上一口就被英子他们催到屋顶上架天线了。
    按照售货员介绍的安装方法摆弄了大半天,电视的画面竟然还没有出来,急得他汗流浃背有点儿绝望。
    忽然,“沙沙沙”的频道杂音戛然而止,悠扬的乐曲声从电视里传来,天线的高度和方向终于矫正好了。
    “二哥!好啦!你下来吧!”
    英子满心欢喜的站起身来,长长吁了口气。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