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有啥困难需要我们大队帮解决的你尽管跟我说!千万别客气!”
老车支书接过王世川递上的卷烟,真诚的恭贺他。
“就一小作坊有啥好庆祝的,我现在最头痛这一屁股的债啥时能还完!将来肯定有麻烦大队的时候,老书记你可、可不能推辞啊!”
王世川以前见到大队支书这个阶层的干部都会两股战战,如今虽然和老车支书已经混得很熟了,说起话来还是有些结巴。
“校办茶厂的事就是我们大队的事!对社员有利,对学校有利,现在国家又鼓励个体户,政策政府这一块你就放心吧!我们大别山的绿茶早就名声在外了,我年轻时候在四川当兵,那边的公家人都知道六安州瓜片!”
老车支书给王世川打气,说的都是真心话,改革的春风能不能吹到红石湾这个山旮旯,就靠这茶厂的发展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可能不要过多久,就会有山外的客商上门收茶,你就等着数票子吧!”
不苟言笑的老吴也拍着王世川的肩膀鼓励道,劝他不要太担心债务的事情。
“世川,这笔投资值啊!退一万步讲,就算将来茶厂办砸了,这栋大瓦房在山外的岗上盖得多少钱啊!我两个孙儿长大后结婚的房子都有了,你还怕那几千块钱的外债?”
王元初最理解儿子,知道他在强颜欢笑,也知道几千元的债务对于初涉商途的王世川来说,确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那我也在这儿表个态,只要王兄弟愿意来这山旮旯安家落户,明天我就去趟公社,保管你们全家一个星期内就能变成我们红石湾人!”
老车支书拍着胸脯给王世川做保证,商品粮公家人的户口没法弄,这穷的没人来的山旮旯,落户不是问题,他这个大队支书还是能做主的。
“车叔你说话可得算数,万一将来茶叶生意做不下去,我就把全家人的户口都迁到内山来,你们大队可要收留我!”
父亲和老车支书的一席话令王世川轻松了不少,他两眼放光的看着老车书记,似乎要他做出官方正式的承诺。
“这块地以后就是你家的宅基地了!明天大队就出个盖章的文书给你!不过在你家迁来之前,我们还是租赁关系!”
老车慷慨的大手一挥,这片无主的野山坡就成了王世川一家新的庄院。
两年后因为茶叶生意发展的需要,他真把全家的户口都迁到了红石湾大队。
在王家成小学毕业这一年,因为在城郊买地盖房了,全家又从红石湾迁到了陆安州的城关镇,变成了吃商品粮的城里人。
但在王家成的记忆里,他生命中的老家永远只有一个地方,油坊生产队的王大庄子,那片盛产山芋的红土岗上。
“世川!今天这乔迁喜酒还让不让喝啊?我可是连随礼都带来啦!”
老张不耐烦大伙的闲扯,高声的问王世川。
他的手里不知何时多了两只血淋淋的野鸡野兔,也是这位打猎高手前几天的战利品。
“肯定喝!今个我们敞开了喝!十斤烧酒够不够?哈哈哈!”
这段日子又是采茶季,又是茶厂的施工,多亏了在场各位的鼎力相助。
王世川一直想请大伙搓一顿,今天人都到齐了,正好是个机会。
那个时候不管是乡下还是集体单位,自己动手聚餐打平货,是人人都乐于参加的一件快事。
有点像今天的聚餐aa制,乔迁喜酒只是其中的一个由头。
所以张老师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包括老车支书在内。
大伙很快分头行动了起来,小车老师去附近的农家购买鸡鸭,老吴骑车去三十里外的供销社沽取烧酒,老张负责给野鸡野兔去皮去毛、去除内脏,老校长王元初掌勺烹饪。
王世川有自知之明,他做的饭菜难以下咽,就只能坐在灶膛下面添柴加火了。
中午时分佳肴出锅,三大脸盆鸡鸭鱼肉端上了临时拼凑的餐桌。
大伙也没有客套,围席而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四周的空气里都弥散着酒肉的香味。
引来了附近农家的黄狗和黑猫,在饭桌下面可劲的啃着骨头,还不时因为一块肥肉分配不均而在桌下撕咬了起来。
老孙头抬起一脚,黄狗连声哀嚎着奔出的桌肚,但很快又禁不住肉骨的诱惑,摇头摆尾的跑了回来。
“世川,场院这么大,你该养条狗了。”
王元初举杯敬孙师傅,一边叮嘱着儿子。
“二大,我家的黑狗下崽了,明儿给你带两条过来!”
小车老师正在给老吴盛饭,回头明媚的笑道。
“文儿,你先前不是叫王兄弟二哥嘛,怎么改口啦?”
老车支书已经有点微醺了,很是好奇的问女儿。
“随军子喊啦!再说你老是王兄弟王兄弟的称呼,我再喊二哥不是乱了辈分嘛!嘿嘿!”
小车老师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