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读书郎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哪个生产队的?学名叫啥?家里啥成分?”
    班主任黄老师列行公事,很是温和的问毛丫。
    “油坊生产队的,我弟学名叫王家成,社员成分。”
    毛丫老实的回答,但答到社员成分时还是犹豫了一下。
    那个时候读书报名,好像对于成分这一栏已经不再有强制性的要求了,所以本村的田维海老师特地嘱咐毛丫,报家庭成分时,只要报社员就行了,不要报富农地主、或是“四类分子”。
    不会撒谎本是娃们的天性,毛丫尽管比大成子老练,有过报名的经历。
    但向黄老师汇报家庭成分时,还是犹犹豫豫的露出了马脚。
    那位黄老师或许是当年的“红卫兵、红小兵”出身,有很高的阶级觉悟,并没有随着改革的春风马上转变。
    看着毛丫头闪烁的眼神,黄老师已猜出了其中的猫腻,脸色也变得严峻了起来。
    再瞅瞅大成子这身地主羔的打扮,便不耐烦的把做记录的钢笔扔在了书桌上。
    “几岁了?你不要讲话!让王家成自己回答!”
    黄老师制止住毛丫,犀利的看着大成子,已经有点在找茬了。
    “八岁。”
    可能是受到了老师的威慑,大成子这个孬孩尽然老老实实的报出了实际年龄。
    “明年再来吧!下一位同学!”
    黄老师如释重负般的打发了毛丫姐弟,对下一个新生重新恢复了慈祥的笑容。
    “死孩子!叫你报九岁、九岁!还报八岁!你难道是孬子啊!”
    毛丫堂姐欲哭无泪,狠狠掐了大成子一下,低声的骂着堂弟,又牵着他去找田老师了。
    “四叔,我弟没报上名,你帮帮他吧!”
    田老师是高年级班主任,正在开班会,见他们姐弟俩可怜兮兮的站在门前,赶紧走出了教室。
    “小事小事,别难过了,呵呵。那个黄老师人历来有点轴!你俩在这等一会,班会开完我带大成子去报名领书!”
    姐弟俩喊四叔的田维海老师,赶紧安慰毛丫,又回头走进了教室。
    而大成子这时候脑袋已经嗡嗡的了,他从未见过这么多的小孩在一个院子里玩耍。
    在田老师的帮助下,王家大庄的四个娃们顺利报名,领来了新书。
    如果进入学堂读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起点的话,大成子和他的死党们,快乐的幼年已经过去了。
    就像远洋航行的货轮,人生之舟开始停靠在童年的港湾里。
    随着时间流逝又会慢慢的四散开去,驶向不同的红尘之海,遇见不同的过客,最终停泊在不同的彼岸。
    看似偶然,更像是早就注定的宿命一样。
    九月的田野上一片丰收繁忙的景象,五个学童欢天喜地的走过潺潺流水的灌渠长桥,穿过满是松林的红石山坡,回到了油坊生产队的这片岗上。
    队里的水田全是晚稻,还未到收获的时候。
    所以如今这秋收大忙的季节,全队的社员们却是难得的轻松。
    这会正在岗坡的旱地里,给山芋剪枝呢,也算是给各家的猪仔打猪草了。
    藤蔓长的太旺盛了,不利于地下红薯山芋的生长。
    每年八九月份,在挖芋头之前的个把月里,剪除多余的藤蔓,给芋头垄子松土通风,都是保证山芋丰收的重要流程。
    毕竟在油坊生产队,芋头的收成早就是全队老小半年的口粮了,一点也马虎不得。
    妈妈卫兰每年晾晒的芋头干,早晚熬煮稀饭,能从头年的立冬一直吃到第二年的麦收前后,吃得大成子见到芋头就犯恶心。
    娃们平时都喜欢偷瓜摸枣,但那个时候,王家大庄成子、刚子这些小鬼却从来没偷挖过队里的芋头,由此可见对于红薯的怨恨有多深了。
    每天的主食早餐水煮芋头、中餐芋头干饭,晚餐芋头稀饭。
    这样的日子不出十天,是个娃都会对芋头发怂的。
    “回来啦!新书呢?”
    见到娃们归来,忙碌的大人纷纷围上前来,打听着学堂里的事情。
    妈妈卫兰掏出大成子的课本,欣喜的摩挲了起来。
    他们这代农民大多没有进过学堂,对于知识和文化的渴望也成了他们一辈子的遗憾。
    “这些个操蛋皮!今后终于有人能治他们了!”
    生产队长老罗头和几个老社员正在垄边抽旱烟打尖,看着娃们欣慰的笑道。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师之惰。学堂先生的本分就是管束学子,呵呵。”
    生产队喂猪的猪倌田伯生于私塾世家,解放前读了一辈子的儒书,说起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这时正挑着茶水担子来到地头,听见老队长慨叹,也就接下了话茬。
    看来混沌未开的这些年里,刚子、大成子、狗蛋、栓子这一众小娃,已成油坊生产队的公害了。
    他们能进学堂接受老师的教诲和约束,也是队里的一大喜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