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八十一章:京畿见证报社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两千八十一章:京畿见证报社</P>
    “现在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了”</P>
    “你们看最近看天竺国那边赵真善的文章没?”</P>
    “别瞎说。这么大庭广众之下呢”</P>
    “就是,你没看到最近又抓了几家里通天竺国的商户了吗?”</P>
    “就是,打不了天竺,还抓不了你吗,别害我们。”</P>
    “所以你们都是看过的吧?”</P>
    “听不懂你说什么,这茶馆好吵。算了,我们去雅间聊一下学问,听说年后又要开恩科了。”</P>
    一行人,嬉笑着上了二楼包间,好敞开了说。</P>
    东厂这几日在京城抓了好些跟朱雀国做生意的人,还有那些不开眼大庭广众之下替朱雀国说话的读书人。</P>
    算是在年前刹住了这股朱雀国的风气。</P>
    不过这也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百姓该怎么讨论还是怎么讨论。</P>
    毕竟赵真善跑出来的剃头难题太无解了,跑出来的刹帝利身份与庄园奴仆太诱人了。</P>
    朝廷想掩耳盗铃,假装不存在。但下面的人可是来劲得很。</P>
    这不,靠着今日这援倭之战才把舆论压了一压。要不然真的是愈演愈烈。</P>
    东厂再蛮横,也不可能闯进屋里,闯进茶楼酒肆雅间抓人的。总不能公开承认有东厂探子吧,这是会触众怒的。</P>
    “算了算了,最新是援倭了,你这个还在朱雀国,有些过时了。而且你写的是啥呀?承认朱雀国?这事就算是要承认,在前一天你在这样说也是不受待见的。甚至同样要被抓的。如果政见可以自下而上,那上面就危险了。“</P>
    云建明一副你懂的,的表情。</P>
    云建明这厮最近也是逐渐开始理顺自己的职责了。</P>
    一个是通过各种明示暗示引导舆论,搅混水。</P>
    一个就是压民间的小作文,免得出现政令是被民间逼迫而出的印象。要营造出朝廷懂百姓有百姓。好政策、好日子都是朝廷的恩赐,而不是百姓自己闹腾的结果。</P>
    这不,正在引导这些屡试不中的留京文人蹭热点呢。</P>
    只要这些文人都养成蹭热度的好习惯,而不是专注于一个事情。</P>
    那么,朝廷自然就拥有了前后左右随意摇摆的民意空间。因为没有连续专注报道,就没有了专业性与公信力。一个不第秀才,又不是深耕某一领域,凭什么就能对朝政指手画脚呢?</P>
    当然,这些心思,可不能明着说出来,云建明反而是更加关注投稿人的安全与稿酬利益。</P>
    “这样吗?”</P>
    “算是约稿,怎么样?你先把你朱雀国的放一放。写一篇对比倭寇与大明神机营战力的出来,如何?”</P>
    来投稿的这人,可不是什么雏,已经投稿过五次,其中有三次都被云建明的《京畿见证》报刊所采用了。应该来说已经升级为一个固定的供稿人。真名淳于山,笔名于山水。</P>
    每一个初升级的供稿人,云建明都要匿名带着下面的责任编辑过来接触一番。</P>
    虽然是给宫里干事,但文人的风骨还是有的,云建明还不至于一开口就颐指气使,能干这儿,不能干这儿。而是先打成一片,然后再循循善诱。</P>
    “这,恐怕不太行啊,我祖籍陕西,压根不了解倭寇与神机营啊。话说这个不比天竺国更禁忌吗?”</P>
    “这个问题不大,资料我们社里去想办法申请,到时就得麻烦先生了”</P>
    淳于山是京畿见证报社招揽来的第二十个供稿人了。愿意把这个当一份挣钱的工作,而不是直抒胸臆的工具。就这一点已经强过大多数人了。</P>
    工作嘛,自然是端谁的碗,吃谁的饭就给谁说话了。一开始可能还不适应,慢慢就好了。二十个人就是二十个积分奖励,年终能兑换两千两银子呢。这笔钱虽然不多,也能让云建明彻底改善一下自己的北漂生活了。</P>
    多谢多谢书友江船星雨十年灯、lhpdw的推荐票</P>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