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进来说话。”</br></br>李俊才师爷跨步而进书房,只见一名年约三十五的中年男子正坐书台前批阅公文,正是接任崔慕白之位的南京令尹王福。王福乃是崇祯一十四年进士,曾任凤阳县县令,扬州府令尹,其人深明为官稳之一道,虽然为人精明,但是在任期间政绩一般。正是由于王福的为官沉稳,崇祯才破格提升其为南京令尹。</br></br>南京城中,除了皇上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官员,要细心以对。若是不懂稳字一道,势必对南京暂时平稳地局势不利。</br></br>王福上任三月之久,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之事,沿用旧制,倒是将南京城打理得有板有眼,果然是深得一个稳字。崇祯与崔慕白对其也颇为放心。</br></br>王福将手中的奏折递与李俊才道:“唉,皇上与崔尚书倒真看得起我,竟然将这样地差事也分派给我。”</br></br>李俊才与王福同年,只是不幸落榜,但其聪明才智甚为出众,一直以来跟在王福身边</br></br>福出谋划策。李俊才接过奏折一看,是皇上派的面写道:“废止海禁在即,朕曾明言,再次通海贸。商人言利而不惧风险。中秋一过,商人必蜂涌而至,王卿须小心护商人周全。于八月十八,派谏于商人,齐聚万福楼。另,开海贸须设市舶司,替朕物色人选。钦此。”</br></br>这折子似圣旨而非,又比一般折子随意,王福身为局中人,当然一时搞不明皇上之意。</br></br>李俊才拱手笑道:“恭喜贺喜大人。”</br></br>“喜从何来?”王福有些摸不着头脑。</br></br>李俊才分析道:“开海禁之事,相信大人知道,这是打破祖制之事。皇上人雄才大略,明白开海禁有着巨大地利益。一是巨额的税收,一旦开海禁事成,市舶司设立,那税收可是如水般涌进国库。想必大人在扬州之时也有听闻,福建地郑芝龙可是偷偷走私海上贸易,一船普通之极地瓷器和茶叶出去,回来的可是数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所以,也不难解析为何有如此多的富商从各地前来。”</br></br>王福追问道:“那其二呢?”</br></br>“其二,便是得到各大家族的支持。”李俊才胸有成竹的道,“大人要想一想,这些商人大多数是数世累积而成,其根在当地盘落错节,形成大族,在当地有着绝对的威望。皇上一开海禁,这些大家族得到数不尽地好处,其心必定向着皇上。这样一来,对皇上施政颁令有着无比的方便。”</br></br>王福有点明白了“你是说,只要本官能将这些商人与皇上好好的绑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就能升官。”</br></br>李俊才摇头道:“大人,只要一开海禁,这些商人就与皇上绑在一起。大人促成这些事不难,不过,还不够。”</br></br>王福古井不波的脸终于动容:“俊才,快快讲来。本官的心给你吊起来了。”</br></br>李俊才脸上也是意气风道:“大人请看,折子上言,开海禁就要设市舶司。而皇上要大人物色掌控市舶司之人。须知,开海禁乃是打破祖制之事,正统文人必定全力反对,就算是市舶司成立也会从中阻挠。皇上的意思由支持开海禁的人掌控该司,而不是那些只知子乎也的士子。大人在南京任职期间,虽说无过错无政绩,但也使得南京平稳有序展。总而言之,皇上看重大人,甚至有着让大人任市舶司之职之意。只要大人把市舶司搞得风生水起,只怕入阁为辅也未必不能。”</br></br>入阁为辅?那可是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第三阶段。那个读书人不为之而疯狂。王福双眼热切,狠狠地搓搓双手道:“那本官现今该如何做?”</br></br>李俊才又道:“皇上让大人齐约商人,便是替大人造势,好让商人们明白,此后大人便是掌握他们是否出海贸易的大权。如今,大人须入宫面圣,详细了解皇上对海禁的具体细则。因为,大人就是皇上的明面人,替皇上实施开海禁之策。”</br></br>王福只觉身体一阵热血上涌,立即道:“本官马上换服入宫晋见皇上。俊才,此事若成。本官必为你谋一功名。”</br></br>-------------</br></br>御书房中,崇祯看着王福满怀壮志的退出去,不由笑道:“崔卿,此人不仅为官唯稳,而且揣摩人的心思也有一套。看来,这市舶司一职非其莫属。崔卿的眼光当真独到,又替朕觅得一良才。”</br></br>崔慕白拱手笑道:“谢皇上夸奖。王福其人还有可取之处。只不过,市舶司一职实在过于重大,商人言利,为能多出海贸易,必使大价钱贿赂市舶司司长。若是王福一个把持不定,会把市舶司搞砸。只怕又会让那些只循旧制之人借口生事。”</br></br>“嗯,崔卿所虑甚是。</br></br>”崇祯颔道,“既然如此,便须插一监督使了。唔,阎应元应当比较合适。”</br></br>一提阎应元,崔慕白立即道:“皇上,阎大人非常合适。”心中嘀咕,这铁板阎罗当真是再合适不过了。</br></br>崇祯当然知道崔慕白所想,便笑道:“那就这么定了,现在南京城中,几乎人满为患。须把这些事早点搞好,免得又出些什么差错。”</br></br>此时,从外边传来一阵清脆如银铃的笑声。</br></br>崔慕白脸色一变道:“皇上,臣地小妹自幼在峨嵋习武,不明宫中礼仪才会到处大声喧哗,请皇上莫要怪罪。”</br></br>崇祯摆手道:“怎么会呢?崔慕英为人豪爽活泼,她能前来陪皇后,倒是使得宫中凭添生气。”心中却是嘀咕,你这个妹子,自从伤好后。有事没事总借感恩的念头入宫叩见皇后,却是大部分时间缠住朕,搞得朕没时间处理公务。随即转念一想,糟,莫非这个崔慕英为谢恩而想要以身相许!</br></br>1期间,参加展会。没时间码字,只能存稿。诸位书友莫怪。下月回复一天二更。推荐票票不用钱,麻烦诸位投小魔一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