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九十六章、摄政亲王</br></br>近一个月来,多尔衮过得很不舒爽。可以说,这一个月是他最为难受的日子。比起来在皇太极即位之后处处压制自己的势力时,还要难受。</br></br>原来打算趁着李自成攻取北京之时,带领军队南下可以分大明一杯羹,谁知却是偷鸡不成反蚀米。不但给人烧了粮营与火药,而且还给逼得不战而退。即使是一名普通的满洲勇士也不能吞得下这口气。</br></br>可,多尔衮却不得不退。近十万的军队,一天的吃喝用度便是十分惊人。在没有攻城武器之下冒然攻城,结果只有一个,便是大败。调粮么?可从征粮到运粮,又是十天半月的事情。十万军队却是不能支撑如此长的时间。</br></br>多尔衮果断的选择了撤兵。与其逞一时之勇,莫不过吞一口气再行兵事。知兵事之人皆能体会多尔衮之苦心,可毕竟这些人只是少数。</br></br>于是,即使是多尔衮道早有被骂的心里准备,却是没想到骂声会如此浩大。上至代善下到平民,在得知多尔衮率军无功而返之时,眼中那鄙夷的目光,闲纪暇时所聊皆针针刺肉。军营当中,因此事而打架之风疯长。退回来的军队给驻守的军队热嘲冷讥,都是热血军人,那受得挑拔,开始是口水仗,后来演变成拳脚相向。</br></br>摄政王多尔衮对军队却是很容忍,只要不出人命,便由着他们。就连十多名万夫长联名要求整顿,他也束之高阁。</br></br>多尔衮心中道,打吧,尽情的打吧。等到粮草筹备完毕,购买的火药到手之后,便是再度南下之时。等军队的情绪积蓄到一定程度,再宣布南下政策,只怕这些兔崽子会兴奋得蹦上了天。</br></br>大明这个庞然大物已经是腐朽不堪,只要外力轻轻一推便可以将其击倒。从农民起家的李自成便能夺取京师便可见大明实在是只剩一口气。大明要死,这江山要换主人了。被人称作是流寇的李自成想要当这花花江山的主人。李自成何其粗鄙,这江山的主人应该是英明神武的清廷。</br></br>所以,南下是多尔衮坚定不移的策略。此次南下,不再像以前一般只是掠夺,而是要占领,占领那美好的江山。</br></br>早就半月前,多尔衮便派出几批兵马南下,一为打探大明军队虚实,二为购买粮食与火药,三为刺杀大明能臣,最后便是拉拢奸臣。</br></br>汉人多是软弱,但是治国平事之能却是无出其右,观洪承畴,观范文程,自投以来,让清廷受益良多。</br></br>然,不断传来崇祯重新定都南京,大明有识之士皆前去投靠,另一大流寇张献忠给人打得如同乌龟一般不敢伸头,只怕不出一月便要给人收拾了。</br></br>多尔衮开始慌了,不管崇祯要重振大明,但是肯定不愿看到大明这棵腐朽的大树重现那枯木逢春的活力。如果崇祯真是变得有为起来,给得崇祯更多的时间,只怕,大明又会重现辉煌,这是清廷也是多尔衮最最不愿看到的。</br></br>南下这策恐怕要提前了!</br></br>这不,多尔衮便召来多铎等人前来商议南下的策略。爱新觉罗.福临,这位名正言顺的清廷皇上却是未能在多尔衮的邀请之中。</br></br>多尔衮轻咳一声道:“本王请诸位前来,是商讨如何伐明之事。诸位皆是见多识广,知兵事之人。本王恳请诸位能出言献策,以开疆拓土为己任,行那不世之功业。”</br></br>桌上众人皆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毫不关心的样子,一是怕出方引起摄政王多尔衮的反感,二是怕成为打头阵的出头鸟炮灰。</br></br>多尔衮一把扫过,将众人的表情一收眼底道:“既然诸位都敝扫自珍,那本王便抛些砖来引诸位的玉。想必诸位都了解,崇祯定都南京,所行皆是中兴明君必行之事。南京在其统治下,日益牢固。只要平定西蜀,那么长江以南便是他们大明的天下。江南富裕,非陕西等穷省可比,时间一长,必定元气回复。而盘踞京师的李自成却是不懂进退,给人打得不敢乱动。若是我们大清再不行动,假以时日,大明再次强大起来,只怕,大清便是大明要铲除的目标。本王认为,大清须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徘徊粮草与火药,尽快南下。夺取大明万里河山!”</br></br>夺取大明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