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因为他的那个观察事情的那个方向啊,他的智慧,是有所不同。佛陀把这个法门分成乘,小乘、中乘、大乘。你看我们现在要到台北去,你说,欸,我骑脚踏车也可以去,当然可以啊。你骑脚踏车要骑到什么时候?你坐高铁一个小时就到了。所以你所依止的法门是很重要的。
本经当中就是到这个地方达妄本空。现在还没有发明知真本有。达妄本空就是:其实我们当初攀缘佛陀圣像的心,攀缘摩登伽女那一念心,都是没有自体的,只就是当时心境的和合,一种虚妄的想像力如此而已,是这样子,叫达妄本空。
戊二、破计身外(分二:己一、转计;己二、破斥。)
阿难尊者就辗转计度啦。他说心在身体之内被破了,那只好说那就应该在外面了,不在里,就在外嘛,这个是一般人的常情嘛。转计在外。先看阿难尊者的转计,
己一、转计
转计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
阿难尊者,他被佛陀破斥以后,他感到很惭愧,他就起立向佛陀顶礼,而白告佛陀,他说:我现在听闻如来以上的开示,我现在终于觉悟了。觉悟什么呢?我的心其实不是在身体之内,而是在身外。
譬喻
【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
他也讲出个道理说:所以者何?他也讲出一个譬喻说:譬如说一个灯光,灯光呢在黑暗当中,燃一个灯光在屋子当中啊,这个灯光当然先照室内,然后从门户当中,再看到室外嘛,一定先看到近才看到远。
这个道理是说什么呢?
合法
【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我们一切众生啊,之所以见不到身内之物,而只看到身外之物,就好像灯光啊,它是放在室外,所以它只照了室外的东西,不能照了室内;那么这个道理应该是没有疑惑,正如佛陀所开示的圆满了义的教法一样,是不虚妄的吧。
这一段阿难尊者的回答,跟第一段有点不同。前面阿难回答得很肯定:如是识心实居身内,很肯定。那么这个地方被佛陀破了以后,他是说:同佛了义,得无妄耶?应该是真实不虚的吧,这当中有点不确定。没有像之前口气那么肯定。看佛陀的破斥:
己二、破斥(分二:庚一、立例;庚二、正破。)
庚一、立例
佛陀先安立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佛陀就告诉阿难尊者说:在我们的僧团当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常随比丘。刚刚都随从我啊,在室罗筏城当中呢来乞食用餐,你现在都回到祇陀树林。那么佛陀说:我已经吃饱了,这个地方要把佛陀拣别出去。因为佛陀是法王。於法自在,佛陀是不需要饮食的。但是阿罗汉是心自在,但他色身不自在。阿罗汉的心当然证得无生啊,他没有所谓的烦恼障、业障。但是他的色身有这个报障。他还是要吃饭的。佛陀教阿难尊者说:你现在观察这么多比丘,假设只有一个人吃饭,其他人会饱吗?阿难回答说: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说呢?说:这些比丘虽然是阿罗汉,同证无生,但是他的色身都不同啊,依止的色身不同,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饱,怎么可能说一个人可以使令大家都饱呢?这是不合理的。下一段正破:
庚二、正破
外不相干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
佛陀告诉阿难说:假设我们明了的心是在身外,那这个有个问题,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心是有明了性的,它在身体之外,那这样子你的心跟色身就互不相干啊。怎么说呢?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你心有所感受,你的心的感受不能传递给你的色身;你色身有所苦乐的感受,也不能传递给你的内心。为什么呢?因为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就这个问题。但事实上不然,怎么说呢?
举例说明
【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
举个例说啊:我现在给你看我的兜罗绵手。兜罗绵是印度的一种绵花,又细又白的绵花,比喻佛陀的手是又细又白。他说:你眼睛看到我的手的时候,你心会产生分别吗?阿难尊者说:的确,我眼睛看到你的手,我心会产生很多苦乐的感受分别。
正破邪执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