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老支书开始意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这个时期。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谈商色变,真还没有夸张。
    由于私人是不被允许参与经济活动的。
    所以在城里的那些商业单位,无论是旅馆招待所、卖百货、开饭店...
    全都是国营、或者是集体性质的。
    帮人搬运东西,那是属于国营搬运社的业务范畴;替人理个发,那也得去国营理发店。
    凭票理发。
    相当于花钱买理发员的白眼。
    理发店是这样的。
    而打造农具的铁匠铺子,那也叫“国营铁器服务社”。
    城里的群众要想买点家具,哪怕买根小板凳...不好意思,请出示《板凳一张》票据。
    否则的话,“国营木器服务社”,是不会卖给他的。
    在这方面,也就农村生产队的社员,还相对来说还自由一点点:
    毕竟他们还可以请会木匠手艺的亲戚,私底下帮着打造一根板凳。
    由此可见。
    这个时期,私人要想参与经济活动,那困难程度,恐怕不亚于西天取经。
    说句夸张的话,农民就连去城里挑大粪回来当肥料,都得还得出示印有“大粪10担”这样的票据才行呢...
    可见商业领域管控如此之严,基本上没漏洞可钻。
    而私人能参与进去的小买卖,其实无非就是些磨剪子,锵菜刀。
    要么就是走街串户的,用鸡毛换糖。
    这些买卖,由于涉及金额太小、运营成本又高,人家国营单位看不上。
    但群众又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因此这才轮得到私人去填补空白。
    但即便是这,那也是属于严重不符合正策的行为,就看人家有没有心思收拾他们,或者是什么时候忽地来次突击整顿。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因此叶小川说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这句话。
    对于一辈子就知道怎么多出工、多沤肥,就知道怎么好好伺候土地,想方设法的,想多打点粮食的老支书来说...
    前半句,还能行。
    但叶小川说的后半句...老支骨子里,是真的不想谈论这东西!
    谁不知道做买卖能赚钱?
    可问题是!
    私人做买卖的话,稍不注意,一顶投机倒把的帽子甩过来...不但以前做买卖赚的那点辛苦钱,得全部吐出来。
    而且他本人还要挨批评。
    更可怕的是,他的后人的前途,从此基本上也就一片黯淡了,什么招工啊、入伍啊什么的...没戏。
    跳农门的希望,从此算是彻底没了。
    “咳,咳咳...咳咳咳!”
    沉默半晌的老支书,终于发出一连串撕心裂肺的咳嗽。
    慌的叶小川赶紧打开手电筒,然后从自己的兜里掏出手帕,替他擦拭口水。
    “叔,你...你咳嗽血了?!”
    叶小川大惊,“说咱也就是闲聊,听得进、听不进,你也别往心里去啊!”
    “不害事(陕北话:没关系的意思)...咳咳咳,我这都是老毛病了,治不好,也死不了。”
    老支书咳嗽几声,等到稍微缓过劲来,只见他摆摆手,“把手电筒关了吧,别浪费电。”
    墓穴之中,此时已经越来越闷。
    这是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征兆...
    从地面上传来的轻微震动来看,估计此时外面的乡亲们也在拼命挖掘。
    只可惜...不知道是他们的速度快,还是死神的步子迈的更大?
    所以直到此时,叶小川和老支书的生与死,还是两说。
    歇息一阵,老支书似乎预感到了什么?
    只听他又开口问,“小川啊,咱爷俩再聊几句吧!你就说说这个无商不富,怎么个经商法?”
    既然对方主动开口问。
    叶小川自然也不用客气,“叔,按照咱们生产队的现实情况来说,要搞大买卖,肯定是不行的。
    一来那种投资大、见效太慢的行业,肯定是不能沾的,要不然,乡亲们的意见恐怕会很大。”
    说完这几句。
    叶小川故意停住嘴,好观察一下老支书的反应,以便决定要不要继续这個话题。
    又是一阵沉默。
    老支书在黑暗中皱眉。
    想了想,暗自点点头:乡亲们的眼窝浅,他们是不会看的太长远的。
    一旦集体投资了某个买卖,乡亲们盼望着赶紧回本、赶紧见到现实效益的心情,就会变得特别急切。
    想都想得到:他们的耐心不可能会太好。
    “继续说,和你拉话,就跟听聊斋一样的。”老支书咳嗽两声,示意叶小川继续往下说。
    跟谈聊斋一样?
    背靠在墓穴墙壁上的叶小川暗暗发笑:老支书啊老支书,你真的不愧是个老狐狸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