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
【六月初三,岳钟琪第四次奏报:准军只有不到二千人在西路军方向,大策、小策两军已经会合,于五月初一率军三万出动,拟取道乌兰古木,围歼正在科布多筑城的北路军,然后进犯喀尔喀。】
【雍正帝还是不信,批复:“此系虚张声势之语。若趁七月未落雪之前侵犯北路,则伊不思归计乎?”】
【因天山以北地区阴历八月即飘雪,下雪后,大规模骑兵部队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草料而无法持续机动。】
【据此,雍正帝认为敌军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发起远征。】
【然后,就在雍正与岳钟琪打嘴仗的时候,北路军已经与准军主力开战了。】
……
天幕上。
画面破开厚厚的云层。
一眼似宝石般的湖泊映着波光粼粼。
自湖泊向西,有两座青山对应而立。
一南一北。
越过山木林路,来到北山。
大清龙旗下。
将军骑马望向山脉峡谷,问向左右:
“丁寿发信号了吗?”
身边的一名骑兵摇头道:
“还没有。”
将军一言不发。
片刻后,前方的旗手打来旗语。
将军松了一口气。
一夹马腹。
“传令,进山。”
……
【五月初六,傅尔丹率北路军三万一千人(中途补充东北驻军六千人)抵达科布多,开始筑城。】
【在此期间,清军抓到一名准噶尔俘虏。】
【据此人供认,大策、小策率军三万人正往科布多而来,其前队仅千余人,驱赶马驼两万余头先行,现在已经到达博克托岭。】
【俘虏供认了两条信息,第一条是准军主力正在往科布多而来,这与岳钟琪提供的情报相吻合。】
【所以,傅尔丹就认为第二条信息,即“前队千余人驱驼马二万在博克托岭”,也是正确的。】
【于是,傅尔丹决定,亲率军队一万人前去博克托岭,先把马驼抢了再说。】
……
大唐。
李世民感叹一声:
“那噶尔丹策凌真是非同小可啊。”
李承乾难以置信道:
“这一切也在对方的算计里吗?”
李世民平静道:
“如果对方不贪,这计策就毫无用处。”
但当将军的哪有不想建功立业的?
只能说,这一招确实是妙手。
你来,就是中计。
你不来,我就顺势而为。
来不来,我都赢。
……
【博克托岭为阿尔泰山的一部分,山势险要,易守难攻。】
【傅尔丹帐下前锋统领丁寿、侍郎永国、副都统觉罗海兰等纷纷劝阻,认为不能轻信俘虏的话,傅尔丹不听。】
【六月初九,傅尔丹率军出发,沿途不断遇到小股准军驱赶畜群而行,清军多有虏获,仿佛俘虏的话得到了印证。】
【但傅尔丹也不是庸才,他并没有因为小胜而一路狂飙。】
【相反,他感觉事情好像不太对,战局似乎过于顺利了。】
【于是,六月十七日,傅尔丹将军队分为三部分,参赞苏图、副都统戴豪率前队三千人先行。】
【丁寿率中队一千五百人跟进,他自己亲率后队五千人压轴。】
【这样的话,一旦前队遭到伏击,中队、后队就可以待机而动。】
【六月十八日,前队先进山,发现准军小股部队,他们上去就打,砍了四百颗脑袋。】
【中队一听前队挣钱了,他们也急了,也跟着进了山。】
【六月十九日,傅尔丹的后队一看前两队都没事,也就跟着进去了。】
【这就出事了。】
……
天幕上。
北山外。
胡茄之声远远地响起在山谷之中。
以毡裘做成的旗帜遍布山野。
大批准军自四面八方围上山谷。
而山谷中,大清龙旗正在随风飘扬。
……
【六月二十日,清军在博克托岭的山林中行进之时,准噶尔伏兵突然出现。】
【面对危局,傅尔丹并没有慌。他先是下令全军结营,防御准军进攻。】
【随后,令副都统塔尔岱、马尔齐率军两千人攻击西山,抢占制高点,作为全军的依托。但由于山势险峻,清军未能攻克。】
【六月二十一日,傅尔丹率全军攻上北山。】
【北山旁有一湖,名为“和通泊”,故此战后被称为“和通泊之战”】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看到被准军合围的这一幕,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八旗完了。
“……老四啊……”
康熙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