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朱瞻基:留子去父!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捻着胡须,微闭双目陷入沉思。
    霍去病心中好奇到死,也不装样子,直接出口问道:
    “陛下,可是哪有不对?”
    一边的卫子夫也是暗自支着耳朵,虽然这人在情感上是个混球,但在国家大事上可是个天才!
    好好记,将来教导刘据就有了思路,然后……
    卫子夫看着五岁幼儿,眸光闪烁。
    ‘儿啊,大丈夫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刘彻睁开眼睛,望着天幕。
    “不知为何,朕总觉得后世子孙对于明宪宗的评价有些拘泥于一种说辞。”
    “什么初年明君迹象、后期弊政多多的观点。”
    “似乎自唐玄宗之后,这种观点就一直充斥着天幕里。”
    霍去病就是单纯的听不懂。
    但他懂一件事。
    “听起来像是行军打仗只用正不用奇一般?”
    “这样很容易走上歧路或者偏颇啊。”
    刘彻看了眼霍去病。
    “你这个说辞倒也贴合几分。”
    “在朕看来,明宪宗虽历经波折但地位稳固。”
    “作为一个难得的正常人,他对自己的施政也明显进行了一番斟酌。”
    “无论是为于谦平反、频繁对外用兵,还是开办皇庄、内批授官。”
    刘彻顿了顿,继续道:
    “这一切都是为了围绕维护明朝稳定以及加强帝王权威这两点展开。”
    “而这也是必须做的。”
    “朱祁镇在主导了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后,可谓人心尽失,明朝君权跌入巨大低谷。”
    “此时对明朝来说,加强君主权威甚至比维持明朝统治更加重要。”
    “观其所行便可得知。”
    刘彻竖起一根手指。
    “第一,挑拨文官内部的对立和内斗。”
    “第二,扶植武人牵制文官。”
    “第三,扩大君权基础,扶植宦官势力。”
    “内批授官是为了培养一批忠于皇帝本身的大臣,开设皇庄明显是要解决内库用度不足为君权提供财力保证的问题。”
    霍去病跟着刘彻的思路一走。
    顿时拨开一层迷雾。
    他看向皇帝。
    这就是君与臣的想法差异吗?
    刘彻将手收回袖子,眼中神色深邃。
    “明代外戚一直没有出头,这说明明朝外戚受了很大限制,不能用,也无法用。”
    “所以皇帝只能转而培养宦官,有意识强化宦官与军权的结合,为宦官提供除批红、镇守、东厂以外的第四项权力来源——军权。”
    “批红权,这是明代宦官最重要的权力。”
    “东厂的缉事权,刺探情报。”
    “出镇地方,参与地方军政事务。”
    “最后就是汪直这种,能在军队中起到重要作用。”
    霍去病有些明白了。
    “还是君权相权之争?但是为什么?”
    刘彻眼中带有赞许之色和几分惋惜之意。
    “于谦是一名忠臣。”
    “但他只忠于明朝,不忠于君主。”
    “放弃英宗改立新君,这是对的。”
    “但自此之后,任何明朝皇帝都不可避免的会重新思考这种君臣关系,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反制。”
    “君臣关系,从代宗上位那一天起就失衡了。”
    “而分化相权只能减少相权对君权的压制,只有扩大君权才能解决君相失衡问题。”
    “但权力啊,谁乐意失去呢?”
    ……
    大明·宣德时期
    朱瞻基看着衣袖上的花纹。
    “总分十五吗……”
    若是没有朱祁镇,分数兴许就能破了二十吧?
    “确实担得一句好圣孙。”
    “可你是朱祁镇的儿子啊……”
    朱瞻基站起身,来回踱步。
    最后深吸一口气。
    留子,去父!
    ……
    大明·紫禁城。
    源源不断的金光自天上涌贯到乾清宫。
    宫门外的大臣们俱都抬头看着。
    “你们说,陛下会延寿几何啊?”
    “一会儿不就知道了。”
    “就怕那些阉人再起波澜啊。”
    “太能折腾了,不是什么好事。”
    乾清宫。
    『予,神完气足』
    朱见深瞬间体会到身体中的变化。
    头脑之中一片清明,过往的愁思好似被风吹走。
    一股热气自心口向四肢蔓延,全身暖洋洋的。
    一种说不清讲不明的心情开始自心中浮现。
    “朕突然好想批复奏折啊。”
    朱见深喃喃自语。
    随即就被这个念头吓了一跳!
    定了定神,压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