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乾隆·皇帝里的天才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北和黑龙江?”
    永琰刚张嘴,乾隆又自顾自道:
    “你说英国为什么一定要来中国贸易?”
    “贸易战,朕又不是没打过……”
    “朕只是老了……”
    庭院响着漱漱风声。
    一两只庭燕划过……
    乾隆眯眼看着那低滑的燕子,轻声道:
    “要下雨了。”
    “让人把那燕子窝加固一下。”
    脱开永琰搀扶的手,乾隆向屋内走去。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
    天幕上。
    乾清宫内。
    一封密匣自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取出。
    侍卫将封函恭敬的捧到一位皇子面前。
    皇子打开封函,取出黄绸诏书打开,看了一眼便泣不成声。
    身边一位穿着蟒袍的亲王接过诏书,宣读道:
    “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仁皇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今既遭大事,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
    ……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的第四子弘历继位,时年二十五岁,次年改元乾隆。】
    【诏书宣读完毕,乾隆“自昼至夜,号哭不止”,从头一天夜半到第二天太阳落山,哭不停声,水米没打牙,没吃一点东西。】
    【在当时非常讲究礼法。一个人在礼法上表现得怎么样,对父母孝顺不孝顺,葬礼上悲不悲痛,决定着社会上对自己的看法。】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那是无可挑剔。】
    【大殓之际,就是要把雍正装进棺材的时候,弘历“痛哭失声,擗踊无数”】
    【擗,捶胸。踊,顿足。】
    【就是说无数次挣扎跳跃,拦着说什么不让人盖上棺材盖。】
    【所以大臣们都说,这个新皇帝,真重感情,真孝顺。】
    【乾隆给满朝大臣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
    大汉·宣帝时期
    刘病已打眼一瞧就知道这人绝非善类。
    “打蛇打三寸啊。”
    标准的儒家皇帝流程。
    回顾历代历史,皇帝交接班的那时候通常都是危机重重。
    而清朝建立以来,也只有乾隆的继位光明正大,水到渠成。
    而且,乾隆继位时才二十五岁,是当皇帝的最佳年龄。
    人在这个年龄,既有朝气和进取心,又已经完成了系统教育,正是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
    “下一步……收买人心。”
    许平君好奇的看向刘病已。
    “病已,你在说什么?”
    刘病已将她搂进怀里,笑道:
    “我再说……雍正时期的弘历可能要挨打了。”
    ……
    【孔子曰:“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
    【那么按理,这个孝顺的新皇帝会全面继承雍正的既定方针。】
    【满朝大臣都这么想。】
    【然而事实的发展却远远出乎人们的预料。】
    【雍正驾崩后第二天,八月二十五日,乾隆就迫不急待发布谕旨,驱逐了雍正皇帝豢养在禁苑、宫中和他说禅论道、炼制丹药的僧人、道士。】
    【在谕旨中,乾隆说:“皇考万几余暇,闻外省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虽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因将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
    【意思就是,我爹闲着没事的时候听说外面有人会炼丹术,虽然明知这事很荒唐,但是就为了取个乐儿,找了几个道士,在西苑竖炉炼丹。】
    【我爹不过把这些道士当作排遣取乐的优伶小丑,从来没有听取过他们一句进言,也从来没有吃过他们给的一粒丹药啊!】
    ……
    大明·正德时期
    朱厚照盘着手里的铁丸,一脸怪异。
    “他这不是纯纯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本来大家都不知道雍正是怎么死的,这道谕旨却泄露了秘密。”
    “几乎就是明确告诉大家,大行皇帝就是乱吃丹药死的。”
    “他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的来揭父亲的短呢?”
    “宫廷秘事,竟让寻常百姓知道?真是匪夷所思……”
    朱厚熜看了一眼天幕里一脸纯良之色的皇帝,又看了一眼玩世不恭的皇兄,叹气道:
    “此一时彼一时啊皇兄。”
    “乾隆的这个政策做得非常正确。”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即位,自然要纠正旧统治时期的弊端,推陈出新。”
    “所以这道谕旨,与其说是违背,其实是创新。”
    “他在透露出一个信号。”
    朱厚照颠了颠手里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