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动刀准噶尔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头子,真不白当啊。
    ……
    刘宋。
    刘裕有些笑不出来了。
    滔天罪名这个……还真不看年纪。
    “小小年纪就不是东西的有的是。”
    刘裕看着刘义隆意味深长道:
    “是吧,宋文帝。”
    刘义隆脸色僵硬。
    什么话这叫什么话?!
    您才是祖宗!
    那些也是您后辈!
    ……
    大隋。
    杨坚眯着眼吐槽道:
    “这可真没准。”
    这样胡闹的小皇帝如果放到中原,凭着三纲五常的束缚或许还能统治一段时间。
    但西北那帮都是如狼似虎的人,怎么会容许他恣意妄为?
    不服就干才是他们的底色。
    “我看这什么达尔扎也坐不稳位置。”
    独孤伽罗看着小策棱敦多布这个名字,想到了大策棱。
    “小策棱的儿子成了叛逆,那大策棱后裔的态度就重要了。”
    杨坚想了想,摇头道:
    “兔死狐悲,拉拢不了的。”
    ……
    【喇嘛达尔扎的上位并没有终结内乱。】
    【他命大策棱敦多布的儿子达瓦齐去伊犁,达瓦齐不敢去,直接拒绝。】
    【乾隆十六年,喇嘛达尔扎就计划攻打达瓦齐。】
    【此时有两个人找到达瓦齐,撺掇他取代喇嘛达尔扎自立。】
    【一个叫班珠尔,他是拉藏汗的孙子,到准噶尔娶亲的那位丹衷之子。】
    【另一个即为阿睦尔撒纳,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固始汗四世孙,拉藏汗之孙,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丹衷遗腹子,班珠尔的胞弟。】
    ……
    大蒙古国。
    马蹄踏在大定府的土地。
    成吉思汗面无表情的瞥了一眼天幕。
    黄金家族的后裔,永远保持着旺盛的野心!
    这很好!
    此时,一名骑士从皇宫处策马奔来,勒住马匹,一连串蒙语脱口而出。
    成吉思汗无所谓的扬了扬马鞭。
    “跑了就跑了,只要他还在这片大地上,就一定会是黄金家族的猎物。”
    “倒是宋朝……”
    成吉思汗看向天幕,叹了口气。
    “可惜,时不我待啊。”
    ……
    【达瓦齐就和阿睦尔撒纳、班珠尔结成了同盟,他们的地盘位于伊犁北侧的塔尔巴哈台周边。】
    【这时,三位首领手中合计有军队五千人。】
    【乾隆十六年(1751)九月二十二日,达瓦齐等人决定向清朝投降,随即率领五千人往北京方向赶去。】
    【沿途不断受到追兵的袭击,达瓦齐在通哈尔垓击败了追兵,但是仍没有甩掉追兵。】
    【随后,在纳林布鲁尔河和阿尔泰山一带,又遭遇上万追兵的拦截,幸好阿尔泰山道路狭窄,达瓦齐逃了出去。】
    【然而,就在这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
    【经过阿尔泰山区,也就要经过当年清准大战的战场——和通泊。】
    【此地正是“故垒犹存,白骨山积”。】
    【看到这一情景,达瓦齐触景生情,想起父亲当年在这里与清军血战,自己现在却要去投降人家,羞愤难当。】
    【随后,他与阿睦尔撒纳、班珠尔等人掉头西返,率领部众投向哈萨克。】
    【在达、阿一伙人逃入哈萨克后,喇嘛达尔扎将达瓦齐在伊犁的亲属及大策当年的故旧、部下全部囚禁,随后又派出军队劫掠辉特部牧地作为报复。】
    【接着,他派出三万大军攻入哈萨克,以武力为后盾,向哈萨克首领索要达、阿二人。】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一边饮着小酒,一边听着。
    “还挺有孝心的。”
    李建成与李世民对视一眼,不搭话。
    这老头现在越来越烦人了。
    李渊见状冷哼一声。
    随后又是一阵伤感。
    他是触景生情了,如果噶尔丹策零的孩子们能众志成城,也不会内乱成一锅粥。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眯着眼睛看着乱窜的达瓦齐等人。
    手心开始发痒。
    “对方大军出击,那本部定然空虚!”
    “这是迂回穿插的大好时机啊!”
    一旁的徐皇后颇为无语。
    真就是满脑子都是打仗啊?
    ……
    【等达瓦齐阿等人听闻消息后,顿时决定率领五千军队绕过准军主力的行进方向,秘密潜回塔尔巴哈台,联络、收降旧部一千余人,随后率军南下。】
    【乾隆十七年(1752)十一月二十七日,五千人突围进入伊犁,居然偷袭成功,杀死喇嘛达尔扎。达瓦齐就此登上了汗位。】
    【乾隆十八年(1753),阿睦尔撒纳提出分割准噶尔的要求。】
    【达瓦齐当然无法忍受这种要求。】
    【此后,达瓦齐屡屡派兵攻打阿睦尔撒纳,可是连连吃败仗。】
    【乾隆十九年(1754)六月,达瓦齐倾巢而动,率领三万八千人,围攻阿睦尔撒纳。】
    【阿睦尔撒纳寡不敌众,不得不率众出逃,直奔北京,阿睦尔撒纳投降了清朝。】
    【乾隆一直在观察准噶尔的内乱,待到阿睦尔撒纳来投之后,他明白时机已到。】
    【乾隆十九年(1754)十月十三日,乾隆帝正式决定出兵。】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